央视新闻 / 2022-03-11 11:40:14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谈乌克兰局势问题,李克强表示:中国从来都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于乌克兰局势,中方主张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也应该得到重视。
央视新闻 / 2022-03-11 11:39:41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李克强表示:我们制定宏观政策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的,没有评价其他国家的意思。
北京青年报 / 2022-03-11 11:33:51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李克强表示,实现5 5%左右的增长,必须有相应的宏观政策的支撑。比如财政政策,今年我们降低赤字率到2 8,少了2000多亿。但与此同时,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力度。
北京青年报 / 2022-03-11 11:32:15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李克强表示,去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而且为今年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2-03-11 10:36:25
我国的金融化治理对策包括:宏观上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和有效区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货币需求,中观上控制房地产等泛金融部门膨胀,微观上加强对企业的金融审慎监管。
中国新闻周刊 / 2022-03-10 19:18:48
新一年,中国将设怎样的GDP增速目标?从去年末至今,学界对此探讨已久。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除了2020年受疫情冲击中国没有设立GDP增速目标,近些年来中国的增速目标从未降至6%以下。而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的GDP增速目标设在5 5%左右。
经济日报 / 2022-03-10 10:37:5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 5万亿元。我国1 5亿多的市场主体,将收到一份丰厚的退税减税“大红包”。
人民日报 / 2022-03-10 10:09:27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协调联动,实现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国新办 / 2022-03-08 09:53:25
3月7日上午,国新办举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发布会上表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政策措施作了系统阐述。《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实现5 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人民日报 / 2022-03-07 09:51:32
2022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日报 / 2022-03-06 11:25:32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有哪些新看点?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对今年政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提出了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
新华社 / 2022-03-06 00:39:56
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 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 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中国政府网 / 2022-03-06 00:29:2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政府网 / 2022-03-06 00:28:4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格上理财 / 2022-03-03 14:25:11
2月以来,国内经济运行的主线便是稳增长,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专项债放量发行,使得基建投资以及其实物工作量已经开始有了显著的回暖。又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月份的货币供应数以及社会融资额双双起量,这又预示着实体经济在货币宽松政策的刺激下,已经开始有了恢复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