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 2023-04-12 18:37:46
从过去的“长期停滞”到目前的滞胀,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阶段。这种阶段转换必定会导致各种实体资源和金融资源的再配置,历史证明,这种配置的转换很可能导致金融动荡和金融风险,出现低增长、低贸易、低投资、高杠杆、高风险、高通胀、高债务等现象的并行。
2023-04-10 15:14:53
近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比较》第124辑发表《楼继伟 | 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文章中称,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十年间,公共财政体制按照《决定》要求,巩固和发展前期改革的成果,并进行了广泛的渐进式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财政制度。
人民日报 / 2023-04-10 10:12:05
当前,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全球倡议与行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发展。从历史经验看,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推动国际格局大调整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把握由此产生的战略机遇,就能脱颖而出;反之,则可能落伍。
2023-04-08 21:24:16
在经济基本面稳步复苏的背后,无论是真金白银加持,还是政策力度加码,宏观政策的积极信号也接连释放,梁中华认为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
经济日报 / 2023-04-08 21:21:43
高质量发展,是以高质量为导向的发展,在发展基础上实现高质量,这就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当前在创新方面具备三个优势。
经济日报 / 2023-04-06 18:14:4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对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时报 / 2023-04-04 17:59:42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多项指标反弹回升,经济基本面明显转暖。与此同时,经济恢复仍不平衡,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仍较突出,并呈现新的结构性特征。在外部需求明显减弱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就可能增大产能过剩和通缩压力。今年前两个月CPI和PPI明显走低,反映了这方面的压力。
北京日报 / 2023-04-03 14:22:56
党的二十大明确的2035年远景目标,与制定“十四五”规划时有约十处的重大变化。这种目标导向的变化会影响政策制定和各方面的工作。过去在讨论短期工作时,经常要引入中长期的视角。而现在当我们在讨论五年后这种中长期问题时,反而需要更多地结合一些短期的工作思路。
中国电子报 / 2023-04-02 21:46:24
3月31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主办的2023赛迪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途径。要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 / 2023-03-31 16:50:18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办“通胀、滞胀与加息:钢丝上的舞蹈”分论坛,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宁吉喆在论坛上强调,中国作为一个资源进口大国,随着经济的恢复并没有拉动世界通胀,相反,中国出口顺畅将给发达国家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所以遵循全球化的规律,把需求、供给和贸易政策结合起来,才能将通胀率保持在合理区间。
2023-03-31 15:57:41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二十届二中全会、今年两会期间,对于统一领导金融问题给出了更为明确的答案,这就是由中央集中统抓经济、统抓金融,尤其是在金融监管上形成了统一监管的一种新型模式。这种模式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要克服“多部门症”所带来的合成谬误,集中统一监管是很重要的解决方案。
中国新闻网 / 2023-03-29 14:57:06
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绿色发展、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光伏产业——这个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尽显。“十多年前,这个产业处于市场、核心原材料‘两头在外’的境地,发展过程中接连遭遇到欧美联合‘双反’、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打击,曾一度陷入瓶颈期。”作为新能源光伏龙头企业“掌门人”
2023-03-29 14:12:12
众所周知,2021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开展房地产税试点,这意味着房地产税直接上升到实施层面。“试点”就是要选几个城市试一试,这是最基本的汉语意思。
2023-03-29 14:10:11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于3月25至2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经济复苏:机遇与合作”。
经济参考报 / 2023-03-28 18:11:14
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来自于市场不断扩大、分工不断深化,并具体体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持续提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看,一体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其增长动力越足、竞争力越强,比如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等。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东北振兴,关键是要破题东北经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