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 / 2023-01-13 21:45:12
扩大内需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2023-01-13 21:41:36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报告明确强调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我们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要义。
经济日报 / 2023-01-13 21:38:40
近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为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具有基础性、规范性、前瞻性的发展环境。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三要素”和“两条路”,“三要素”指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两条路”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光明日报 / 2023-01-13 11:54:27
2023-01-12 15:13:33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疫情持续多点散发和房地产走弱是两个最大的超预期冲击,全年GDP实际增速和目标增速(5 5%左右)存在一定差距。作为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预计2023年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将达到5%,甚至更高。
经济日报 / 2023-01-10 14:10:51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基于时代特征和当前产业发展态势,对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经济日报 / 2023-01-10 13:57:57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阐明了“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的系统成就,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
2023-01-10 13:52:51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个重要课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县域经济是民生经济,要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正确处理好价值取向和发展导向的关系。县一级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单元,是兜住民生底线的前沿阵地,搞好县域经济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基础。
北京日报 / 2023-01-09 10:31: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08年,美国提出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概念。2010年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城市愿景报告》。2012年中国建设部提出94个智慧城市示范。2013年以后,中国多部委联合整体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科技日报 / 2023-01-09 10:29:16
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绿色低碳、基因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孵化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这些都为我国开辟新赛道、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创造了能力和条件。
学习时报 / 2023-01-04 15:19:43
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
求是网 / 2023-01-04 14:11:44
当前,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重要生产力和关键生产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系统性布局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经济日报 / 2023-01-04 13:51:03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 2023-01-04 13:20:40
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优化供给和扩大内需,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努力实现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供给和需求有机结合点就是经济的增长点,抓住了、做好了,既能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又能扩大当期需求,未来产生高质量供给后,会进一步创造有效需求。
经济日报 / 2023-01-03 14:04:17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命运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