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19:47:2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中国青年报 / 2022-11-08 19:34:31
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
人民日报 / 2022-11-04 15:08: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今后一个时期有效发挥大国经济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日报 / 2022-11-03 14:21: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经济日报 / 2022-11-03 14:02:03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2022-11-01 14:05: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科技日报 / 2022-10-31 19:53: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学习时报 / 2022-10-31 17:48:44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数字时代发展趋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数字政府建设号角全面吹响并逐步驶入快车道,数据流动和安全发展的矛盾逐渐显现:
经济日报 / 2022-10-27 17:41:4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经济日报 / 2022-10-27 17:39: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经济日报 / 2022-10-27 17:37:37
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
经济日报 / 2022-10-26 14:42:05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引领未来的科学理论,科学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精华,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和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
经济日报 / 2022-10-26 14:41:14
近年来,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消费对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法治日报 / 2022-10-25 11:11:59
近年来,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社会矛盾纠纷成因及演变规律,建立源头预防、非诉挺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诉源治理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济参考报 / 2022-10-25 11:09:26
9月底,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审定颁布。新职业及其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连接新需求,蕴藏新机遇,折射新窗口,将为中国经济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激活新职业,畅通经济循环,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