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 2024-03-28 13:59:5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能源是现代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民日报 / 2024-03-28 13:53:29
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经济日报 / 2024-03-26 10:32: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
经济日报 / 2024-03-26 10:30:4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是顺应科技进步、国际秩序重塑条件下产业发展逻辑的重要部署,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动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之举。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24-03-22 10:39:34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明确作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新质生产力是产生于高质量发展并指导新的发展实践的新的生产力理论,需要从学理上进行阐释,说明其理论要素与实践要求。
人民日报 / 2024-03-20 12:58:50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 2024-03-19 10:54:16
恩格斯在论及《资本论》的理论创新和科学精神时提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列宁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2024-03-15 11:44:30
2023 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含金量的政策举措,着力扩大需求、增强动能和守住底线,不断推动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人民日报 / 2024-03-14 10:18:36
经营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4-03-13 16:34:52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培育新质生产力是获取长期经济增长动能的核心。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培育新质生产力都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应对新的发展形势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简单地说,人口高质量发展既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体现,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手段。
经济日报 / 2024-03-12 10:54:53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经济日报 / 2024-03-12 10:31:2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其中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历经了从理念到实践、从政策到战略,逐渐探索、深化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过程。
学习时报 / 2024-03-11 16:09:42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人工智能是引领产业变革的先导性使能性技术,正在开启一场可能比工业革命速度更快、涉及面更广、颠覆性更强的经济社会变革,拥抱人工智能已经不是各行各业的“选修课”,而是关乎生存发展的“必答题”。
学习时报 / 2024-03-08 10:46:22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指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和路径。从经济发展阶段来说,新质生产力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生产关系和国际竞争格局的再造。
学习时报 / 2024-03-08 10:42:51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