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 2022-06-23 14:08:11
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双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政府和企业做好“双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高度重视统筹高耗能产业降碳和保障经济发展的双目标实现,减排是要促进高耗能产业走低碳发展道路,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人民日报 / 2022-06-23 14:06:23
为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应优化绿色科技创新环境,改善提升创新生态。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完善企业绿色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设立绿色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人民日报 / 2022-06-23 14:04:03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我国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清洁能源资源丰富,要实现“双碳”目标,应先行推动非化石清洁能源跨越式发展。优先发展有利于能源体系独立性和安全性的非化石清洁能源,统筹和加快推进建设、调控、外输、储能、消纳等工作。
人民日报 / 2022-06-23 14:02:21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碳汇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持续推进森林碳汇提升行动。加大力度推进国土绿化和森林保护,同时探索实践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标的绿化行动,更大限度发挥森林作为最大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储碳固碳功能。
人民日报 / 2022-06-23 14:01:12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应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发挥生态保护修复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完善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明确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方式、路径和要求;确立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制度,保障相关各方合法权益;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完善碳汇市场交易制度。
人民日报 / 2022-06-23 13:51:24
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合力,其中,民营企业将大有可为,支持民营企业投身制造业绿色转型。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转型,用数字化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绿色发展新动力。加快数字经济产业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
人民日报 / 2022-06-23 13:41:19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构建清洁绿色低碳的能源产业体系。用好制造业新技术成果,构建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储能等产业在内的新型电力产业体系,推动煤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人民日报 / 2022-06-23 13:38:44
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更高水平一体化发展的标杆,有利于彰显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为推动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增强率先引领意识,彰显长三角地区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典型示范作用。研究编制《长三角绿色低碳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规划》,探索一体化背景下产业协同发展、环境协同治理、生态协同保护、资源协同利用的新机制。
人民日报 / 2022-06-23 13:37:05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能源供应保障基础不断夯实,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全方位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切实抓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充分发挥煤炭的托底保障作用、煤电支撑调节作用,提升能源战略安全保障能力,多措并举支持煤电企业纾困和正常经营。
人民日报 / 2022-06-23 13:33:4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有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增进能源安全,发展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人民日报 / 2022-06-23 13:32: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人民日报 / 2022-06-23 13:28:07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重要部署。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注入了新的动力。
科技日报 / 2022-06-23 11:52:49
目前我国生物经济产业高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然面临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等问题。要实现规划目标,需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质量、拓展市场需求空间。
新华社 / 2022-06-22 17:25:32
6月21日,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
经济日报 / 2022-06-22 10:46:34
氢能是未来零碳能源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目前唯一大规模跨季节存储可再生能源的手段。其中,绿氢是诸多行业深度脱碳的唯一手段,包括以石化、化工、钢铁为代表的工业领域,以冷暖供应为代表的建筑行业以及以重卡、航运和航空为代表的交通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