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4 13:44:06
全球气候正在显著变暖。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增速达0 15℃ 10年,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气候系统的变暖仍将持续,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将不断加剧。与全球气候变化整体趋势一致,我国气温上升明显,1951至2020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达0 26℃ 10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22-06-14 13:39:25
近百年来,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已日益认识到气候变暖对人类当代及未来生存与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国能源报 作者:姚金楠 / 2022-06-13 13:40:06
日前,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提出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加强原油等能源资源储备能力等多项举措。
求是网 / 2022-06-13 13:29:30
“十四五”时期,在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等条件下,需进一步认清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水电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我国是世界水电大国。
中国经济时报 / 2022-06-13 11:32:40
进入6月份,全国气温明显升高,叠加各地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用电高峰即将到来。做好迎峰度夏的电力保供,煤炭的平稳有序供应至关重要。煤炭市场持续保供稳价,为迎峰度夏总体平稳有序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迎峰度夏期间局部地区、局部时段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压力,应该引起警惕和重视。
人民日报 / 2022-06-13 11:05:27
节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节能工作,要求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
中外对话 / 2022-06-13 11:02:03
碳信用市场将如何重启,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碳市场最受瞩目的问题。被简称为“CCER”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是中国版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作为碳市场在碳排放配额之外的另一个交易标的,CCER对碳市场和碳价格的影响毋庸置疑。
泛华集团 / 2022-06-13 10:56:59
生态文明战略及“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迎来了共生机遇。数字经济的蓬勃创新为绿色发展赋予了极大的动能,绿色发展作为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将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方向和发展模式等提供重要指引。
经济日报 / 2022-06-10 13:38:58
绿色金融领域迎来一份重磅文件。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适用范围涵盖了不同性质、类型和规模的金融机构,从组织管理、政策制度建设、能力建设、投融资流程管理、内控管理与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性、原则性的政策要求
经济日报 / 2022-06-09 16:35:3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从2014年起,环保产业被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到新兴的支柱产业,从大力发展到培育壮大,从扩大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到完善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经济日报 / 2022-06-09 16:34:14
能源投资应重点聚焦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大力发展低碳清洁能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地发挥能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从保障能源安全角度出发,要优化传统化石能源组合。
经济日报 / 2022-06-09 16:24:16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当日,联合利华与20多家机构和企业一道发布了“零碳工厂评价方法”团体标准。这是全球首个完整、可量化的“零碳工厂”建设标准和评价细则。“零碳工厂”指的是通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技术性节能减排等措施,使工厂拥有综合为零的碳排放表现。
新华社 / 2022-06-09 13:44:32
6月8日,据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将在内蒙古、福建、河南、海南、青海等五省区开展森林资源价值核算试点工作,这意味着我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迈出实质性步伐。
2022-06-09 12:03:39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邢涛,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斌,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刘晓山,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处长王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管司处长丁兆国;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阎晓峰、常务副会长陈国庆,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敬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