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4 14:47:18
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安全造成的风险将日益增加。作为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因素,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长期不利影响和突发极端事件,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战略实施保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国际合作,最大程度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2022-06-14 14:42:40
考虑各地气候变化、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兼顾气候特征相对一致性和行政区域相对完整性原则,推动构建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
2022-06-14 14:39:23
防范气候风险从自然生态系统向经济社会系统的传递,以对气候变化影响敏感的关键领域为抓手,坚持减缓、适应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理念,增强我国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
2022-06-14 14:26:42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统筹陆地和海洋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升我国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2022-06-14 13:51:43
加强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建设,强化监测预测预警和影响风险评估,提升气候风险管理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2022-06-14 13:48:17
到2025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增强,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评估水平有效提升,气候相关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有效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基本确立
2022-06-14 13:47:21
充分认识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投入、积极作为,利用有利因素、防范不利因素,最大限度采取趋利避害的适应行动。坚持预防为主,树立底线思维,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努力防范和化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风险。
2022-06-14 13:46:17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2022-06-14 13:45:23
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气候治理成为凝聚各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领域,积极防范和抵御气候风险、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成为全球共识。近年来,极端高温、干旱、强降雨、森林大火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频发、多发,引发全球普遍关注,进一步凸显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022-06-14 13:44:55
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初步搭建。2013年我国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为各部门、地方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导,推动了重点领域、区域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积极开展。
2022-06-14 13:44:06
全球气候正在显著变暖。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增速达0 15℃ 10年,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气候系统的变暖仍将持续,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将不断加剧。与全球气候变化整体趋势一致,我国气温上升明显,1951至2020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达0 26℃ 10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22-06-14 13:39:25
近百年来,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已日益认识到气候变暖对人类当代及未来生存与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国能源报 作者:姚金楠 / 2022-06-13 13:40:06
日前,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提出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加强原油等能源资源储备能力等多项举措。
求是网 / 2022-06-13 13:29:30
“十四五”时期,在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等条件下,需进一步认清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水电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我国是世界水电大国。
中国经济时报 / 2022-06-13 11:32:40
进入6月份,全国气温明显升高,叠加各地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用电高峰即将到来。做好迎峰度夏的电力保供,煤炭的平稳有序供应至关重要。煤炭市场持续保供稳价,为迎峰度夏总体平稳有序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迎峰度夏期间局部地区、局部时段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压力,应该引起警惕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