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 2025-02-18 17:16:44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科技日报 / 2025-02-17 17:40:33
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目标,要求将人为因素导致的全球变暖控制在比工业化前基准水平高1 5℃的范围内。而近来有消息称,2024年是气温相对工业化前水平突破1 5℃的首个年份。这对人们达成《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否有严重影响?
人民日报 / 2025-01-14 16:39:04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第十六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4):“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下简称“2024年气候变化绿皮书”)。
经济日报 / 2025-01-13 11:46:5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然要求,对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 / 2025-01-13 11:15:10
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近日正式上线运行。
光明日报 作者:徐华军 / 2025-01-09 13:12:18
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作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庄重承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这一系列重要部署,彰显了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决心。
经济日报 / 2025-01-09 10:48:05
先进装备制造业是以国家重大发展需求与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石,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发挥着重大引领与支撑作用的产业集合体,是体现国家和区域产业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经济日报 / 2025-01-09 10:43:5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这一要求不仅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积极响应。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意味着要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全面评估和管理产品的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人民日报 / 2025-01-06 11:05:42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及清缴工作结束。一年来,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
经济日报 / 2025-01-06 10:54:10
能源转型是减少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世界各国首次在协议中明确提出,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减少能源系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提出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在2024年的COP29大会上,能源转型依旧是极为关键的议题。
经济日报 / 2024-12-25 13:08:38
在消费端,电能替代进展怎样?如何向电、氢、氨等多元清洁能源替代转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高虎 表示: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是能源消费的终端用户。一方面,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的用能结构和用能方式要适应现有能源供应体系;
经济日报 / 2024-12-25 13:01:44
日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净零行业动态2024年版》指出,自该系列报告推出以来,降碳难度相对较高的重点难点行业首次出现了碳排放下降的积极趋势,但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仍面临着技术、基础设施、需求、资本、政策等多方面挑战。
光明日报 / 2024-12-24 11:33:43
零碳金融,是指以实现净零排放为目标,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活动。它是与推动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碳中和目标相匹配的金融领域的新范式,是对碳中和各细分领域金融框架和金融概念的统一,其范围全面覆盖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全过程各主要阶段的创新性大型投融资模式。
光明日报 / 2024-12-14 14:21:36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发挥新质生产力孵化新产业、催生新模式和孕育新动能的关键作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