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 2024-12-25 13:08:38
在消费端,电能替代进展怎样?如何向电、氢、氨等多元清洁能源替代转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高虎 表示: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是能源消费的终端用户。一方面,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的用能结构和用能方式要适应现有能源供应体系;
经济日报 / 2024-12-25 13:01:44
日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净零行业动态2024年版》指出,自该系列报告推出以来,降碳难度相对较高的重点难点行业首次出现了碳排放下降的积极趋势,但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仍面临着技术、基础设施、需求、资本、政策等多方面挑战。
光明日报 / 2024-12-24 11:33:43
零碳金融,是指以实现净零排放为目标,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活动。它是与推动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碳中和目标相匹配的金融领域的新范式,是对碳中和各细分领域金融框架和金融概念的统一,其范围全面覆盖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全过程各主要阶段的创新性大型投融资模式。
光明日报 / 2024-12-14 14:21:36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发挥新质生产力孵化新产业、催生新模式和孕育新动能的关键作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
经济日报 / 2024-12-14 12:56:02
日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发布《二十国集团在推动绿色和公正转型中的角色》报告指出,绿色和公平转型是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能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机遇,但这一转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人民日报 / 2024-12-09 11:09: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自人类出现以后,人与自然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纵观世界环境保护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认识和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史。
学习时报 / 2024-11-29 09:33:05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全球绿色转型的背景下,绿色标准已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核心要素之一。欧盟作为全球绿色转型的早期推动者,在气候治理方面一直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
人民日报 / 2024-11-28 10:26:04
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对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具有重大意义。国家电投作为能源电力行业的骨干央企,也深刻认识到能源法的颁布施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人民日报 / 2024-11-27 13:40:40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是能源领域基础性、统领性法律,集中阐述了我国能源工作大政方针、根本原则和制度体系,其颁布施行是我国能源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经济日报 / 2024-11-26 14:38:54
建立用水权交易制度,对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推动建立水权制度,明确水权归属,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
科技日报 / 2024-11-25 11:08:0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这为我国电力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
学习时报 / 2024-11-22 10:47:58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于11月11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气候融资,特别是发达国家如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应对资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和此次会议核心议题之一。
光明日报 / 2024-11-19 15:18:1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七个“聚焦”之一,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理念
经济形势报告网 / 2024-11-19 11:49:1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作出部署。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指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的过程,简单理解就是核算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摸清碳排放底数。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摸清了底数,才能更好推进落实碳排放双控制度、实施碳减排政策、进行国际谈判履约。
2024-11-18 11:02:15
在此次创新实践中,深圳供电局探索出一条盘活电网企业碳资产的有效路径,即以碳配额盈余为基础资产开展信贷融资,并将融资资金投放于电网减排项目建设。预期可实现碳配额盈余增加,进而扩大配额盈余融资规模,形成配额融资持续支持减排项目建设的正循环,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