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 2024-07-01 10:40:42
近两年,我国新能源发展进一步提速,消纳需求大幅增加。为适应新能源高速增长形势,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2024-06-28 15:33:06
近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与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统计司、世界银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追踪可持续发展目标7:能源进展报告》称,由于全球人口增长速度超过新增电力连接速度,全球能源使用差距进一步扩大,可能无法在2030年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7,呼吁国际社会加快对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和可持续技术的投资,重点关注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人民日报 / 2024-06-28 15:31:10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以下简称“审定与核查”)机构名单,共包括5家机构,涉及能源产业(可再生 不可再生资源)、林业和其他碳汇类型等领域,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提供保障。
中国经济时报 / 2024-06-26 16:08: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搭建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平台,差异化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引领全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 / 2024-06-26 16:06:06
当前,积极推进建设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正在成为全球众多国家的共同选择。我国对碳足迹管理路径的探索,正是对“中国速度”的又一次生动实践。距2023年底对外公开征求意见仅半年之隔,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施工图”即尘埃落定。
学习时报 / 2024-06-26 15:52:40
蓝碳经济是以蓝碳为核心,通过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提高其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海洋战略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展蓝碳经济,促进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力。
经济日报 / 2024-06-26 15:13:55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并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等提出了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变化
经济日报 / 2024-06-21 09:55:2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固有属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依托绿色引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能,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经济日报 / 2024-06-21 08:52:55
10年来,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06-19 10:43:22
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能源安全、破解发展制约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先机的动力来源之一。
中国经济时报 / 2024-06-18 13:38:42
据了解,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主编的《中国油气与新能源市场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5月中旬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第二次发布的关于中国油气与新能源市场的年度研究报告。
中国经济时报 / 2024-06-18 13:37:47
5月23日,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发布《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预计,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9 82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 5%左右。2024年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容量比2023年增长9 4%,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经济时报 / 2024-06-18 13:36:36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5月31日发布的《2024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含乘用车与商用车)市场渗透率预计将接近40%,且新能源汽车意向购买用户已与燃油车旗鼓相当,其中,插电混合动力、10万元到20万元价位的车型最受欢迎。
中国经济时报 / 2024-06-18 13:35:24
6月7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年度大会上发布《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称,新型储能将成为电力供应保障性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也是近期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预计未来长时储能将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人民日报 / 2024-06-18 11:55:29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和利用,加快建设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重点建设的新疆、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松辽、黄河下游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中,4个位于西部地区。截至2023年底,西部地区12个省份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超过4亿千瓦,占全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的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