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 / 2022-07-01 10:34:0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为探寻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光明网推出解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系列访谈,就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如何解决基础研究的痛点问题等,专访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
新华社 / 2022-06-30 17:27:09
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上海证券报 / 2022-06-30 15:23:21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二季度例会于6月24日召开。会议指出,要统筹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第一财经日报 / 2022-06-30 15:22:12
6月29日发布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 5%。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2-06-30 15:19:20
“下一步将重点聚焦三个领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包括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加强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建设。”6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副秘书长苏伟、欧鸿、杨荫凯,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并答记者问。
2022-06-30 15:18:00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处于转向的重要时期。经济增长在告别高速增长后能否稳定在中高速水平,对今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解读新近宏观经济政策转向宽松以实现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意义,并分别分析短期和中长期经济政策的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2-06-30 15:12:41
今年油气价格大幅上涨,源于欧美年初逐步推动经济复苏后释放出了巨大的能源需求,同时又叠加了俄乌冲突对俄罗斯石油的制裁,使得欧美国家面临需求增加而供应减少的极端情况。
中国经济导报 / 2022-06-30 15:03:00
近期,欧洲央行官员们一再释放加息信号,不但要在7月实现10年来的首次加息,还准备让负利率在9月份成为历史。俄乌冲突使欧洲不得不承受能源和食品涨价,受通胀持续走高影响,在6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宣布自7月1日起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下的净购买,并同时开启加息周期。如无意外,这将是欧洲央行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加息。
2022-06-30 14:26:19
“服务贸易涵盖运输、金融、建筑、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多领域,发展‘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不仅可以支撑货物贸易和投资合作,也能为沿线国家人民提供更多直接交往的机会,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民意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 / 2022-06-30 14:23:02
2017年2月2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今年经济要稳中求进,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要处置“僵尸企业”,防控金融风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处置僵尸企业。在今年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至少有吉林、河北、山东、浙江、广东等14个地方明确提出处置“僵尸企业”,其中一些地方还列出了具体数量目标,浙江完成处置300家“僵尸企业”;
中国经济时报 / 2022-06-30 11:42:03
2022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
2022-06-30 11:21:27
2022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或将经历“分层递进”的过程。第一层是,疫情冲击的恢复——消费复苏、生产重启。这在5月的工业增加值同比转正、商品消费同比降幅显著收窄、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反弹中,已得到初步体现,6月随着疫情防控压力下降,此前受场景限制的餐饮消费和生产活动或将呈现“深蹲反弹”。
中国新闻周刊 / 2022-06-30 11:15:52
今年3月至5月,受奥密克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2022年中国经济开局便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1月央行便推出20个月来首次降息;3月两会确定的广义财政预算赤字规模达到9 74万亿,向2020年水平靠拢;房地产、高耗能产业的紧缩性政策,也不断转向放松。
中证报 / 2022-06-30 11:12:24
本轮稳经济政策凸显抢速度、加力度、有温度、见准度的特点,统筹当下与未来,发展与安全。面对复杂严峻形势,抢抓时间窗口,稳经济政策尽早出台、加速落地、尽快见效,以全力稳住二季度经济,并为全年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而时习 / 2022-06-30 10:58:07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