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 2022-05-18 14:30:11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并作出重要部署。新的征程上,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需要以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经济参考报 / 2022-05-18 14:26:18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县城正成为农民向下回流和向上跃迁的交汇点、数字经济下沉的根据地、小镇青年的安逸栖息地。
学习时报 作者:丁立江 / 2022-05-18 14:24:34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面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建立个人养老金补充养老制度势在必行。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光明网 作者:沈湘平 / 2022-05-18 14:12:11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从国家层面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安排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正当其时,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加快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2022-05-17 14:52:22
房地产行业作为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为中国GDP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其自身行业发展的同时,有效带动其周边经济和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可以说房地产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光明日报 / 2022-05-17 10:06:43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2-05-17 09:50:44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等方面的改革都需要高质量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撑。
学习时报 / 2022-05-17 09:48:04
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党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概括为“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
经济日报 / 2022-05-16 16:06:57
中经材料景气监测报告显示,一季度,材料行业持续景气运行,出口高速增长,企业投资预期较为乐观;受俄乌冲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加快等多重因素影响,相关产品价格高位波动,行业供需放缓,掣肘企业盈利水平,但行业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经济日报 / 2022-05-16 15:59:4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经济日报 / 2022-05-16 15:53:07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服务业新动能逐步激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制造业与服务业持续融合,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明显提升。
经济日报 / 2022-05-16 15:37:19
宏观政策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关键在于保市场主体,通过稳定市场主体保就业。面对超预期的不利因素,就业优先政策还要进一步提质加力,财政、货币政策要在支持稳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全力以赴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经济日报 / 2022-05-16 10:41:3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重大突破性技术的主要载体,也是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具有战略先导性、经济主导性、技术传导性,一直以来占据各国产业布局的核心地位。
光明日报 / 2022-05-13 11:59:59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加快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能够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
学习时报 / 2022-05-13 11:46:41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是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的重要基础。作为经济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消费对增长的拉动力主要体现在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进而为生产提供动力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