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 / 2021-01-17 23:45:19
现在“后疫情时代”这个提法非常多,似乎2021年周期的变化完全是疫情后脉冲式的“正常化”过程。今天我想讲一讲后疫情因素之外、更长周期看的一些观察和思考,看看宏观可能有哪些更持续的、基本面驱动的变化。
中宏国研 / 2021-01-17 23:37:24
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一财经 / 2021-01-16 17:50:01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引致短期巨震,更按下了全球经济金融长期演进的快进键。由此出发,“蜕变”将成为主导2021年的关键词。“蜕变”意味着告别,无论痛苦与否,全球经济的旧模式、旧体系都将加速淡去。
中国经济时报 / 2021-01-15 10:07:00
构建新发展格局起步之年须着力抓好六大重点工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逐步实现政策正常化;继续抓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解决关系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谋划安全发展大局
中宏国研 / 2021-01-13 18:53:05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中宏国研原创 / 2021-01-11 15:03:38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也是制造业转型和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中宏国研 / 2021-01-07 23:17:35
新时期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要求我国要坚持 "稳中求进 "的工作总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把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向前推进。
中宏国研 / 2021-01-07 17:16:42
人口总量多少和年龄高低是一国中长期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人口老龄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客观发展趋势,也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大众日报 作者:张玉环 / 2021-01-07 15:24:11
岁月不淹,春秋代序。2020年,新冠疫情突起,影响无远弗届。从今天起,《环球论坛》专栏特地邀请部分国际问题专家,就过去一年的世界经济形势、英国脱欧、中东局势和欧洲反恐等问题进行回顾和展望,今起陆续推出,欢迎关注。
金融界网站 / 2021-01-05 11:42:36
本文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理一下政策思路,只有认清转型本质,才能真正理解当下政策内核;第二部分讨论下明年宏观运行的主逻辑,这块目前市场争议较多,我们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论证,提出政策退潮下,信用“收缩”将是明年主逻辑;第三部分,对明年主要经济变量进行拆解和分析,从中寻找投资机遇。
经济日报 / 2021-01-04 14:19:44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提炼总结了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这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
经济日报 作者:张宇燕 徐秀军 / 2020-12-30 15:34:0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中国早已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相互依存,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也紧密相连。
经济日报 / 2020-12-29 12:24:17
回眸2020年,人们都没有预料到:病毒竟会搅得全球贸易体系“周天寒彻”,本就受到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困扰的全球贸易和投资踩了一脚“急刹车”,一直增长乏力的全球经济“屋漏偏逢连夜雨”。
中国经济时报 / 2020-12-28 17:46:30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从三个方面同时着手:一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升产业链安全;二是加大需求侧改革和注重需求侧管理,平衡国民经济;三是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借力更高水平的国际大循环。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作者:王晋斌 / 2020-12-28 17:41:59
2021年世界经济面临两个最大的不确定性。一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截至12月27日,依据霍普金斯大学提供的数据,全球新冠感染人数超过了8000万,2个国家新冠感染人数超过1000万,美国接近1900万,印度超过1000万;17个国家新冠感染人数超过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