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 2022-08-15 11:45:09
初级产品包括粮食、能源和矿产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品。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19 18亿亩耕地,2021年粮食产量13657亿斤,原煤产量41 3亿吨,原油产量1 99亿吨。这构成了初级产品的基本家底。
2022-08-15 11:36:57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近日在京成立。该创新联盟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电网企业、发电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储能技术与装备企业等62家单位携手组建。
2022-08-15 10:22:07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全球能源将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演进,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成长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能源;我国将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经济日报 / 2022-08-13 15:21:46
据了解,电力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主要包括三个发展阶段。
经济日报 / 2022-08-13 15:19:24
据了解,自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第一批电力现货交易市场试点以来,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经济日报 / 2022-08-13 15:14:45
据了解,一直以来,我国对新能源主要采用“保量保价”的保障消纳政策,有力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同时,也为实现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截至2022年6月,风、光新能源装机达到6 8亿千瓦,占总装机的27 82%,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技术与成本优势日益凸显,除海上风电外已进入平价发展新阶段。
经济日报 / 2022-08-12 14:20:47
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 5%,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2030年前,工业领域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工业领域推进碳达峰明确了时间表。
求是网 / 2022-08-11 17:56:38
清洁低碳能源将大规模开发利用,逐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预计到2030年、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从2020年的16%分别提升至25%、80%。能源开发方式将呈现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特点。
人民日报 / 2022-08-10 14:55:16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开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受中共中央委托,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围绕“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主题,赴江苏开展重点考察调研。
学习时报 / 2022-08-10 14:26:50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了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路线图、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由此可见,制度创新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
新京报 / 2022-08-05 17:00:16
8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主席杜祥琬在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发表了题为《能源的故事和双碳目标》的演讲。
经济日报 / 2022-08-05 14:29:47
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煤炭消费占比不断下降,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显著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52 4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6 0%,较2015年下降8个百分点;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25 5%,较2015年提升7 6个百分点。
经济日报 / 2022-08-05 14:19:35
2019年以来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呈现性能快速提高、经济性持续提升、应用规模加速扩张态势,尤其是近一年来国际煤油气等化石能源价格高企,再加上俄乌冲突影响,形成新能源加快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趋势。
经济日报 / 2022-08-05 14:14:28
我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有哪些意义?面临哪些挑战?林伯强表示:相对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通过规模化效应有效降低土地、基建、运维等成本,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效率,充分发挥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的风电光伏资源潜力,有利于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经济日报 / 2022-08-05 14:10:38
我国能源需求总量有望达到并稳定在60亿吨标准煤左右,较当前需求还要增长20%;用能品质还将不断提升,电气化率有望较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清洁低碳化水平显著提升,能源利用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此后稳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