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春燕 / 2021-03-27 18:01:05
日前,“‘十四五’开局: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集团宏观经济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沈建光等人出席会议并讲话。
人民日报 / 2021-03-26 10:24:13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国新办 / 2021-03-25 17:44:50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贸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准备在扩围、提质、增效三方面来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
财经智库CASS 作者:戴学锋 / 2021-03-25 11:08:00
日前,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财经智库CASS 作者:刘奕 / 2021-03-25 10:56:5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进服务业数字化。
财经智库CASS 作者:李超 / 2021-03-25 10:06:25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深入研究“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变化与新挑战,对于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和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全局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财经智库CASS 作者:依绍华 / 2021-03-25 09:57:09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转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将进一步发挥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的战略性作用,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财经智库CASS 作者:何代欣 / 2021-03-25 09:43:52
“十四五”是中国经济步入新时代后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划。研究“十四五”时期外贸发展的新变化、新挑战,对于探索实现贸易强国的新路径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财经智库CASS 作者:赵瑾 / 2021-03-25 09:33:14
财经智库CASS 作者:汪德华 / 2021-03-25 09:12:54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部署了“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的若干重大战略任务。
财经智库CASS 作者:马珺 / 2021-03-25 08:23:37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此时“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税收的基本功能是为各项公共事务融资,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
财经智库CASS 作者:汪红驹 / 2021-03-24 14:42:21
“十四五”时期,全球经济面临疫后重建,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国宏观经济将进入新的动态均衡,保守估计,至“十四五”末期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有望超过14000美元。
明源云空间 / 2021-03-24 14:14:04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出炉。《纲要》共19篇,共65章,是指导我国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经济时报 / 2021-03-23 15:12:24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应如何理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性?
2021-03-22 16:12:24
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创新创业、公平竞争、安全放心的市场营商环境,形成市场导向、标准引领、质量为本的质量强省体系,形成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