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 2024-06-11 14:59:3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为各地结合实际推进生产力变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因地制宜”不仅强调发展的特殊性、自主性,也强调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活性。
《求是》2024/11 / 2024-06-06 10:24:5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我们准确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北京日报 / 2024-06-03 15:02:24
当前,新质生产力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引发各方面热烈讨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避免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处理好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的关系。
经济日报 / 2024-05-15 11:41:37
过去数十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极大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但近年来一些国家筑“小院高墙”、搞“脱钩断链”,以“产能过剩”为借口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阻碍外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如何看待这样的行为?
光明日报 / 2024-04-15 15:41:04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经济日报 / 2024-04-15 13:42:33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高速增长过程中,逐步积累起一些明显优势。
中国经济时报 / 2024-04-11 11:56:50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型需求,其发展过程就是引领需求导向、优化需求结构、提升需求能级的过程。新质生产力便成为中国经济的热词。新质生产力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先进生产力理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也是扩大有效需求的强力引擎和重要路径。
中国经济时报 / 2024-04-11 11:42:07
实施“三个倍增”行动能够优化我国经济要素的组合力,有效激发国内消费潜能,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北京日报 / 2024-04-08 18:37:1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北京日报 / 2024-04-08 18:31:35
人口转变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对于由此产生的削弱消费的作用力,总体上无法做出人为的改变。然而,除了来自人口因素的直接效应,还有一些与人口间接相关的因素,以及与之关联度较低的因素,也对消费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从这些因素着眼打破需求制约,尽可能降低其负面影响,相关政策仍然大有用武之地。
经济日报 / 2024-04-03 12:32:4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2024-04-01 17:25:3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主基调是扩大内需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3月25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发言表示,“要扩大内需,但也不是孤立的,要瞄准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推动结构性改革,促进形成消费持续扩大的长效机制。”
北京日报 / 2024-04-01 15:45: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部署、协调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求是》2024/07 / 2024-04-01 15:34:29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其中一条规律性认识是,“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03-20 14:27:25
在国际市场日趋复杂的形势下,此番成绩难能可贵。究其根本,一是“组合拳”政策和内在驱动促使外贸实现“开门红”。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为外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针对外贸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国家发布了出口退税、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社保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