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3 23:57:09
目前,已经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Energy &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的净零排放跟踪表统计了各个国家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已实现的2个国家,已立法的6个国家,处于立法中状态的包括欧盟(作为整体)和其他3个国家。
经济日报 / 2021-11-23 17:11:12
仅依靠私人市场主体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往往存在有效供应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在其中积极作为,通过政策支持推动绿色低碳获得更好发展,并要保障政策的针对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北大国发院 / 2021-11-20 16:07:33
我们要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那么具体而言,我们在电力市场会有哪些措施?如何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同时,兼顾电价稳定性及相关的民生问题?
2021-11-20 15:53:35
我国政府作出的减排承诺就是向世界发出一个明确信号,即气候问题亟待解决,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全球合作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如果我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全球碳中和的时间将提前5-10年,温升目标可降低0 2℃-0 3℃。
经济日报 / 2021-11-20 15:37:53
近年来,我国绿色贷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4 78万亿元,同比增长27 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 5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不良率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率平均水平。
中证网 / 2021-11-17 22:50:26
去年9月“双碳”国家目标提出后,碳中和成为中国未来40年发展的重要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减碳与发展双赢,对中国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11月17日,“碳中和高峰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发布会”在京举办,《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1)》也在该论坛上首发。
经济日报 / 2021-11-17 22:10:28
当前,绿色转型发展日益受到各方关注。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做出诸多努力和探索,尤其是近年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助推相关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2021-11-17 22:07:14
为落实《关于强化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做好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有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经商有关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 2021-11-17 22:03:45
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规划经过近45年的探索发展,规划理念与时俱进,规划层级不断提升,规划体系不断优化,规划技术方法不断探索实践,生态环境规划的发展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系统谋划环境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京报 / 2021-11-17 21:59:50
11月13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落下帷幕。经各方谈判,大会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等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开启了国际社会全面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征程。
中国证券网 / 2021-11-17 09:49:51
11月16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是一场硬仗。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
人民网 / 2021-11-16 09:52:21
中国要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原则。在此原则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通过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名单及峰值目标、创新重点》发现
人民日报 / 2021-11-16 09:48:12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021-11-15 09:29:3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十六次会议(COP26会议)10月31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气候变化(以下简称“气变”)[1]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气变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增加病毒扩散风险,威胁公共健康。[2]气变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议题之一
2021-11-12 17:18:41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依托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循序渐进,可按“阶段突破 – 重大突破”实施“两步走”战略。在“阶段突破” 时期,拓展应用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技术,进一步提高煤炭利用全过程的绿色低碳水平,为朝向高端、低碳产业转型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