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7 22:07:14
为落实《关于强化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做好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有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经商有关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 2021-11-17 22:03:45
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规划经过近45年的探索发展,规划理念与时俱进,规划层级不断提升,规划体系不断优化,规划技术方法不断探索实践,生态环境规划的发展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系统谋划环境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京报 / 2021-11-17 21:59:50
11月13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落下帷幕。经各方谈判,大会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等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开启了国际社会全面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征程。
中国证券网 / 2021-11-17 09:49:51
11月16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是一场硬仗。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
人民网 / 2021-11-16 09:52:21
中国要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原则。在此原则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通过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名单及峰值目标、创新重点》发现
人民日报 / 2021-11-16 09:48:12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021-11-15 09:29:3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十六次会议(COP26会议)10月31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气候变化(以下简称“气变”)[1]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气变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增加病毒扩散风险,威胁公共健康。[2]气变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议题之一
2021-11-12 17:18:41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依托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循序渐进,可按“阶段突破 – 重大突破”实施“两步走”战略。在“阶段突破” 时期,拓展应用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技术,进一步提高煤炭利用全过程的绿色低碳水平,为朝向高端、低碳产业转型赢得时间。
2021-11-12 17:17:39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需要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能源新发展格局。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类型,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但煤炭行业在效率、技术、市场、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21-11-12 15:56:12
随着煤炭增产增供措施不断落地见效,煤矿优质产能进一步释放,寒潮后全国煤炭产量迅速恢复并快速提升。11月10日,煤炭调度日产量达到1205万吨,创历史新高,较上一个峰值增加12万吨,其中山西、陕西、新疆等多省区煤炭产量均创近年来新高,为全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奠定更为牢固的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 / 2021-11-11 11:50:00
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 75%,以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领域。
经济日报 / 2021-11-11 11:16:03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2021-11-11 09:41:57
生态产品价值作为一种外部经济,难以通过市场交易直接体现,需要通过模式创新、机制设计等方式,使得生态产品价值得以实现,也就是生态产品价值的显性化。
2021-11-10 18:24:09
在前不久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提出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一批大型新能源项目启动,不仅能进一步满足快速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还能够促投资稳增长,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 / 2021-11-10 18:19:20
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不仅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的进一步扩容,支持绿色转型新添了一个有力抓手,也是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具体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用好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注重发挥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