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 2023-05-31 10:02:09
截至2023年5月24日,全国碳市场安全运行449个交易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 35亿吨,累计成交额107 86亿元,累计清算共计61350笔,累计清算金额215 71亿元。
中国能源报 / 2023-05-30 18:07:39
氢能产业正迎来重要窗口期,产业要紧紧把握住能源革命的重要机遇,形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合力,加速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基础,探索出一个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为推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北大金融评论 / 2023-05-30 14:04:46
碳减排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其影响并不限于环境领域,对中国乃至全球发展模式都具有重大影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同于传统污染物,在过去的长时间内,并不被认为是有害的。当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升温并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后,温室气体对经济活动的涵义发生了改变,被认为是人类发展付出的一种代价或成本。
学习时报 / 2023-05-30 10:59:07
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
求是网 / 2023-05-29 14:49:4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天津北方网 / 2023-05-26 12:47:55
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是我市着力推进的“十项行动”之一,也是高标准落实“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需着力加快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链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人民日报 / 2023-05-26 09:59:02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列入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中国经济网 / 2023-05-25 15:09:26
中国经济网南平5月23日讯 2023第四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今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召开,大会以“发展高质量绿色资管,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 王忠民演讲的题目为“绿色资产价值生成和价格发现”。他指出,价格发现的过程是从市场机制的价格发现来配置资源,从而形成市场的有效运作。
经济参考报 / 2023-05-23 15:34:17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单位。
经济参考报 / 2023-05-23 10:28:28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在日前举行的2023东北亚金融大会上,与会嘉宾探讨数字金融、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机遇等话题,为推动东北亚地区金融合作提档升级、赋能东北全面振兴建言献策,助力东北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3-05-23 10:24:32
5月21日,在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发表致辞。朱民表示,随着碳中和的全面落地和进行,金融业进入零碳金融时代。零碳的碳中和转型的过程是从环保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相对产生了一系列的金融概念。
人民日报 / 2023-05-17 10:58: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经济日报 / 2023-05-16 15:59:41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要部署,提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更好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3-05-16 10:13:44
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日前撰文指出,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钢铁、石化、建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10个重点领域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经济日报 / 2023-05-15 10:19:24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