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 2023-08-29 14:15:40
日前从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了2021年度、2022年度的配额发放和履约工作,共纳入发电企业2200多家,两年度分别履约、配额清缴时间均截至今年底,每家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销年度应清缴配额量的5%。
经济日报 / 2023-08-26 17:33:32
以个人碳账户为载体的碳普惠平台纷纷上线。当前,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消费端降碳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碳普惠机制通过为广大市民建立碳账户,对家庭和个人节能降碳行为量化并赋予经济激励,引导市民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促进全民降碳的创新机制和有效手段。
经济日报 / 2023-08-23 16:49:44
随着新能源开发建设进一步提速,新疆更加需要抓准关键环节,在电网接入、电力消纳、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解决好“送得出”“用得上”“用得好”等问题。
经济日报 / 2023-08-22 09:43:27
在智能化发展方面,光伏产业取得怎样的进展?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所长赵卫东表示:光伏产业是基于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为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我国不断推动光伏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经济日报 / 2023-08-22 09:41:00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形成哪些发展模式?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学院教授吕小军表示: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目前,我国光伏电站主要分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和集中式光伏电站。
经济日报 / 2023-08-22 09:38:11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进展如何?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哪些因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 赵勇强表示: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低、资源分布广泛、应用场景丰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在全球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情景下,全球光伏装机需达182亿千瓦。
经济日报 / 2023-08-22 09:29:18
加快发展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是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落实“双碳”目标,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大力提升光伏发电规模。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央视新闻 / 2023-08-21 18:10:5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今年上半年,我国风电建设快速发展,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20%,一系列原创性、突破性成果涌现,在加快形成全球领先的风电产业体系的同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绿色动能
课题组 / 2023-08-21 13:47:37
了解,以前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主要使用化石能源。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差别不大。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比例越来越大。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预计中国将占今明两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55%。
央视新闻 / 2023-08-17 13:50:02
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并持续落地。相关负责人说,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三周年以来,节能降碳成效显著。
新华社 / 2023-08-16 11:52:19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15日表示,要制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举措,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中宏网 / 2023-08-16 11:50:15
据自然资源部消息,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现场,《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首次对外发布。此次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涵盖了我国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部热点区域、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
人民日报 / 2023-08-15 14:51:13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经济日报 / 2023-08-15 11:18:15
今年上半年,在一系列重大工程带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 2023-08-11 10:36: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刻指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生态环境保护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解决好这一重大问题,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