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 / 2022-11-21 21:53:42
在11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高峰论坛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宏观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21-2022)——低碳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以下简称“蓝皮书”)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预计2023年后,全球化转向地区联盟化的速度将加快。
经济日报 / 2022-11-16 17:14:10
由于能源和商品价格持续飙升对实际收入造成严重挤压,英国正面临历史性的生活成本危机,英国经济将经历“艰难时刻”。此外,前首相特拉斯政府的减税政策和能源补贴计划使英国财政赤字迅速扩大,苏纳克政府一上台不得不面对增税和减少政府开支的压力,这无疑使英国经济雪上加霜,英国经济面临长期衰退已难避免。
人民日报 / 2022-11-15 14:54:47
11月1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开北京,应邀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当地时间14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乘坐的专机抵达巴厘岛努拉莱伊国际机场。
经济日报 / 2022-11-15 14:47:15
如果今年年初有人断言,美国股市会在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之下强力上涨,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然而,这情景在上周真实出现了。由于通胀数据明显回落,市场对美放缓加息的预期迅速提升。不过,美国通胀压力并未实质性缓解,美国当局借此释放加息放缓信号,恐怕还是为应对激进加息引起的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风险。
2022-11-05 13:53:37
面对通胀持续高企,美联储激进加息步伐不停,引发多国央行被迫跟进。全球范围内出现密集“加息潮”,不少发达经济体存在单次加息50到75个基点的激进操作。对此,多家国际组织指出,发达经济体持续加息,推高了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可能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造成持久伤害。
经济日报 / 2022-11-02 14:10:16
出口拉动,特别是欧洲“掏腰包”大量进口能源和军品等给美国“救了急”,美国经济在三季度实现回升。但是,消费、房地产市场、制造业、服务业等指标仍在走弱,美国经济并未远离衰退风险。
2022-10-19 21:43:05
10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 2%,与7月预测值持平;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2 7%,较7月预测值下调0 2个百分点。
2022-10-18 17:49:47
为了缓解通胀,美联储自今年以来一直在激进加息。近期发布的9月会议纪要显示,对于美联储来说,当前的主要目标仍是维持价格稳定,把通胀水平降低到合理的水平是当务之急。会议纪要显示,与会者表示,通货膨胀率仍然高得“令人无法接受”,远高于美联储2%的长期目标。
北京日报 作者:陈文玲 / 2022-10-17 16:58:32
百年变局下,世界经济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未来100年的世界经济可能难以预见,但未来十年是可以预测的,而在这十年中,最重要的又在最近五年内,世界经济的很多重大问题,包括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形态、经济学理论等都可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参考消息网 / 2022-10-17 16:57:16
法国《回声报》网站10月14日刊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努里尔·鲁比尼的文章,题为《不,衰退不会很快结束,幅度也不会很小》,文章编译如下:
国际金融报 / 2022-10-17 11:32:54
随着美国9月就业报告的公布,美联储在11月议息会上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升温。然而,多位经济学家表达了对美联储“矫枉过正”的担忧。当地时间10月10日,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接受美媒CNBC采访时警告,美国经济可能在明年陷入衰退,低迷的经济可能在信贷市场引发“恐慌”,令美国股市市值再蒸发20%。
财联社 / 2022-10-14 15:25:13
美东时间周四,在美国公布了强于预期的9月通胀报告后,尽管美股在低开后最终出现强劲反弹,华尔街投行分析师们的担忧却更加加剧,他们对于美联储未来加息的预期也随之上升。国际知名投行巴克莱在报告中表示,美联储加息步伐预计将更加激进,可能在2023年将基准利率峰值推高至5%以上。相较其此前的预期,巴克莱将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顶点的峰值上调了50个基点。
央视新闻 / 2022-10-14 14:25:44
当地时间13日,意大利央行发布公告,由于经济形势存在较高不确定性,下调2023年意大利经济增长预期1个百分点,从7月的增长1 3%降至增长0 3%。
第一财经 / 2022-10-13 18:11:53
当地时间10月12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8月GDP环比下降0 3%,而分析师此前预期的数字是与前一月持平,这加剧了该国陷入经济衰退的风险。分析师表示,制造业表现疲软和通胀对家庭支出的打击是促使当月经济产值下降的主要因素。
第一财经 / 2022-10-13 17:55:27
虽然英国央行扩大紧急购债规模此前暂时稳住了英国债市,但随着英国央行行长贝利(Andrew Bailey)周二的一句“周五将结束购债,养老基金有三天时间整理头寸”,英国债市风波再起。20年期英国国债收益率在周三飙升至5 16%,达到的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