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观 / 2022-06-27 13:43:11
为什么鹰派表态没有继续推升美债收益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6月23日表态称美联储不愿从加息转向降息,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通胀正在以令人信服的方式下降。但鹰派表态没有继续推升美债收益率,美债收益率反而从3 31%下行至3 13%。
新浪财经 / 2022-06-27 13:31:17
3月初的”两会”后,新冠疫情在我国显著恶化,导致本来强劲的经济复苏势头陡然减弱,大大增加了今年实现5 5%左右的增长目标的难度。 至于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宽松加码,总的要求是“稳健有效”,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2022-06-27 13:29:45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处于转向的重要时期。经济增长在告别高速增长后能否稳定在中高速水平,对今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解读新近宏观经济政策转向宽松以实现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意义,并分别分析短期和中长期经济政策的重点。 今年3月初”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经济日报 / 2022-06-22 10:36:39
近期各地加大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实施力度,多措并举有效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加之中长期贷款利率下调,居民购房负担降低,这些都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趋稳。
经济日报 / 2022-06-20 14:56:39
面对依然严峻的经济形势,既要果断加大力度、政策措施应出尽出,又要注重落实落细,真正释放红利、发挥实效,持续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一方面,政策力度不能减;另一方面,落实进度要加快。同时,还要注意在落实财政货币政策中,必须严防抵消政策红利的行为。
第一财经 / 2022-06-15 16:35:36
宏观政策后续如何发力是今年经济重要的看点之一。2013年之前,传统的通胀和产出缺口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宏观政策的变动方向与幅度,但随着中国经济步入“减速增质”时代,产出和通胀波动性显著降低,中国宏观政策的响应机制已经相应发生转变。
国家统计局 / 2022-06-15 12:41:49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月份,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
国家统计局 / 2022-06-15 10:48:41
2022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 1%。其中,城市上涨2 1%,农村上涨2 1%;食品价格上涨2 3%,非食品价格上涨2 1%;消费品价格上涨3 0%,服务价格上涨0 7%。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 5%。
中国经济时报 / 2022-06-13 11:44:44
在外有大宗商品价格高涨,内有疫情导致物流不畅的情况下,我国保供稳价成效如何?从国家统计局6月11日公布的数据来看,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保持稳定,涨幅与上月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快速回落。
人民日报 / 2022-06-08 14:32:52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式发布,推出六方面33项措施,其中有24项直接涉及财政职能,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财政部门如何将这些政策落实落细?近日,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解答社会关切。
人民日报 / 2022-06-07 00:10:21
4月以来,国内疫情多发,汽车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经历严峻考验,稳增长任务十分艰巨。在工信部等部委大力协调下,各地区、各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加速复工复产、提振市场信心的措施。目前,汽车产业保供稳链、复工复产推进情况如何?市场形势是否已经开始好转?记者进行了一线调查。
新华社 / 2022-06-01 14:48:30
在连续2个月回落后,5月31日出炉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 6%,比4月份上升2 2个百分点。这一先行指标显示,一系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
新华社 / 2022-05-31 14:13:15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31日发布数据,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 6%,比上月上升2 2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改善。“5月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复工复产逐步推进,制造业PMI在4月份较低基数水平上回升至49 6%。调查的21个行业中,PMI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由上月的9个增加至12个,制造业景气面呈现积极变化。
金融界 / 2022-05-30 18:08:16
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发布题为《促进消费投资增长 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运行》的文章称,多措并举,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通过优先就业、消费补贴、政策保障,稳定低收入群体消费。
2022-05-30 15:33:03
政策须因时因势而变,宏观政策尤应根据新情况开展相机调控。我国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能够为应对新的困难持续发力,增强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宏观政策发力,既要加大力度、增量加码,也要靠前实施、提高时效,还要精准调控、务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