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 连平 / 2020-03-23 11:32:46
目前疫情已过了拐点,处在被控制状态的巩固阶段,各地复工复产也逐步回到了疫情暴发前的状态。这说明新冠肺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还是短期的,中国经济具有的内生韧性和逆周期宏观政策发挥作用及其两者的有机结合,将支持和保障2020年中国经济回到正常的运行轨道。
国际金融报 连平 / 2020-03-23 11:31:00
疫情的发展可能导致全球产业供应链遭受打击。日韩两个重要的制造业经济体,处在产业链中上游;两国制造业受挫,全球相关供给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整个供应链都会受拖累;再加上“世界工厂”的中国经济也同样受影响
国际金融报 连平 / 2020-03-23 11:29:17
从总体上看,宏观政策要加大力度进行逆周期调节,确保实现“六稳”。中国经济无疑是有韧性的,但这种韧性并非是完全自发实现的,而需要通过制度功能来加以发挥。例如,应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农村经济改革,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国际金融报 连平 / 2020-03-23 11:27:09
“新基建”包含七大领域: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我认为,“新基建”是必要和应时之举。
国际金融报 连平 / 2020-03-23 11:24:28
当前推动复工复产应该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又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把握疫情分布特点、区域需求重点、不同产业特质,科学平衡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精准有序地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国际金融报 连平 / 2020-03-23 11:22:54
疫情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首先是要保障实体经济有充足的流动性,企业不会因为疫情的影响“心肌梗塞”而亡。这方面主要还是要靠金融机构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商业银行不仅要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而且要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重要生产和医疗物资相关的企业增发贷款,现在已有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有所作为。
国际金融报 连平 / 2020-03-23 11:20:25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已从10%左右持续回落至6%左右的水平。在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扩大等因素推动和支撑下,中国经济的绝对波动幅度将趋于收敛。
国际金融报 连平 / 2020-03-23 11:14:49
首先,需对疫情冲击后的行业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把握,应关注几个特征:一是疫情冲击下服务业短期内砸出深坑,反弹可期,交通、仓储、住宿、餐饮、电影、汽车、旅游等行业都将出现明显反弹。
楚天都市报 / 2020-03-22 23:16:01
3月21日,武汉市人社局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全市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武人社办〔2020〕12号),发布了2020年就业扶贫十项具体举措,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人社力量。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作者:陈文玲 / 2020-03-22 22:50:06
中美关系走向是影响当前和未来世界格局变化的最大变量。在中美的这场竞争博弈中,我们不仅要看到经贸关系,更要看到美国巩固霸权地位的制度设计。
人民网 / 2020-03-22 21:19:26
我们知道,有个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用来判断和评估一个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有五方面的力量影响上述能力:行业产品的替代、行业的进入门槛、行业内部的竞争强度、供应方和买方的砍价能力。
人民网 / 2020-03-22 21:18:55
这场疫情把全国人民都逼成了“宅男”“宅女”!三个月“宅”下来,“宅经济”一定会伴随着“互联网+”一起会掀起高潮。
人民网 / 2020-03-22 21:18:24
当然会影响中国市场,而且影响会很大。无论从进出口贸易还是从全球产业链角度都是如此。全球疫情还在发酵中,有点儿像国内春节期间的状态;所以影响的程度目前还是难以估计的。
上海交大 / 2020-03-22 21:02:44
目前,新冠疫情在国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在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蔓延态势。从新冠疫情表现的危害性看,疫情的全球蔓延以至进一步恶化将造成严重的经济冲击和社会影响。
上海交大 / 2020-03-22 21:01:13
疫情暴露的产业链全球化风险可能带来产业链长期逆全球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