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 2021-02-28 14:13:20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段表述是讨论当下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您觉得要畅通“双循环”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新发展格局的“新”又应该体现在何处?
中国新闻社 作者:杨伟民 / 2021-02-28 14:09:19
从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和挑战来看,当然首先还是疫情状况,实际上还是要高度重视,特别是要外防输入,因为一个局部地区如果再出现严重的情况,它不仅要影响当地的经济增长,同时因为我们的产业链是全国布局,也会给其他地区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是第一个风险。
中国新闻社 / 2021-02-28 13:59:54
去年美联储已经拿出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现在大放水的环境还在持续,您觉得这会不会给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造成一些压力,它有没有可能给中国国内带来输入型通胀呢?
中国新闻社 / 2021-02-28 13:57:58
去年没设增长速度目标是实事求是的。因为去年情况太特殊,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冲击,当时疫情会怎么发展也确实很难预料。
中国新闻社 / 2021-02-28 13:55:24
中国经济现在正在长大,而且在加快成长。2000年中国GDP总量是10万亿元,2010年达到40万亿元,2012年突破50万亿元,去年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除了经济总量,中国很多产品和基础设施总量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这跟中国人口基数大有一定关系,但总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中国新闻社 / 2021-02-28 13:49:3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您觉得今年中国经济运行中最需要关注的风险点是什么?应该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
2021-02-28 13:48:22
日前,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纷纷发表预测报告,对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给予了积极评价,而且给予了非常乐观的预测值。这充分展示了这些机构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信心。
中国新闻社 / 2021-02-28 13:46:49
中国经济率先复工复产,而且实现稳定复苏,增强了全世界各国人民抗疫斗争的信心、推动本国经济复苏的信心。中国在这两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给世界人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复工复产、推动经济复苏,提供了中国经验。
中国新闻社 作者:盛来运 / 2021-02-28 13:45:20
日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中国经济数据。疫情之下,去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 3%,经济总量跨过10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大关。这是一份非常靓丽的成绩单。我的评价是:好于预期、来之不易、世界瞩目
中国新闻社 / 2021-02-28 13:31:44
2020年,特殊之年的特殊两会上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目标会在此次两会“复出”吗?“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工作又该如何发力?
国家统计网站 / 2021-02-28 12:46:29
国家统计网站2月28日消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评读《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表示,2020年利用外资表现亮眼。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及时推进复工复产,加之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外商直接投资加速流入我国
中证网 / 2021-02-28 12:44:43
国家统计网站2月28日消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评读《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表示,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 / 2021-02-28 12:39:30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评读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大关。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 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 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7%。
国家统计局 / 2021-02-28 12:29:13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评读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大关。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 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 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按年平均汇率折算
2021-02-26 23:22:18
2021年全国两会进入倒计时,聚焦经济增长的目光也越来越多。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没有设定具体的GDP增长目标,而是以“六保六稳”、就业率等软性指标为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