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 / 2022-06-20 16:17:53
时至年中,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业内认为,随着政策加力,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反弹。但与疫情有关的不确定性将制约经济的复苏。最重要的是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应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助企纾困和稳增长政策措施,让政策红利加快释放;同时提升防疫效率,为消费加快恢复营造良好氛围环境。
FT中文网 / 2022-06-20 15:48:59
高通胀压力倒逼美联储6月超常规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激进加息能否抑制高通胀吗?美联储加息路径如何,会对全球产生何种影响?
经济日报 / 2022-06-19 16:03:07
6月14日,南粤大地迎来好消息: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这是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的一份厚礼,也是对大湾区几何中心广州南沙的新期待,更是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阶段的重大使命任务。
新华社 / 2022-06-19 15:43:41
近日,多个国际金融机构发布数据和报告,认为疫情冲击并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长久的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并给出了看好中国经济的三大理由。
泽平宏观 / 2022-06-19 15:42:10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任泽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点燃希望——寻找中国经济的新机遇,我会跟大家介绍未来中国经济的十大预言。为什么要做这场演讲呢?我希望对你看清时代的趋势、做出明智的选择有帮助。
2022-06-19 15:37:09
5月开始呈现出逐步筑底的态势,预计到6月份逐步回归常态,并有一定的缓慢上升。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主要取决于以下前提条件:宏观经济运行若能满足这些条件,预计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应该会有进一步持续增长,保持相应的经济增长势头的话,下半年经济增长有可能在6%至7%之间
FT中文网 / 2022-06-19 15:28:43
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常常集中在疫情还要持续多久,但这恰恰是政策制定者无法控制的事情。疫情防控始终是第一位的。在封控仍然是主要的清零手段时,没有多少经济政策可以发挥作用。一旦找到了有效的防疫手段,经济将会大概率回归到之前的增长轨道。封城对产出造成了某些永久的损失、打击了市场信心,但它没有改变经济基本面。
新华社 / 2022-06-17 17:41:04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17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金融单位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国新办 / 2022-06-17 17:26:18
6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翁杰明,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闻1+1 / 2022-06-17 17:01:50
6月16日,国家发改委举行6月份例行发布会,介绍了今年前5个月的经济形势,回应了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相关“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成效正在释放。《新闻1+1》邀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吴萨,共同关注:前5个月的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2022-06-17 16:47:2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2〕21号)要求,落实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关表扬激励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 / 2022-06-17 16:46:01
为高质量做好投资咨询评估工作,更好发挥咨询评估机构对投资决策的智力支撑作用,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坚持完善制度与强化执行并重,着力加强政策指导,多措并举推动投资咨询评估工作机制更趋完善。
凤凰财经 / 2022-06-17 16:42:37
6月17日讯,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青花郎独家战略合作的“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于6月16-6月18日召开,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参加了本届峰会,在“中国经济下一步怎么办?”的主题演讲中表示,“4月上旬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发文,加快推进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中国青年报 / 2022-06-17 15:21:49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国有企业发挥了顶梁柱作用。”今天上午,在中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介绍了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
2022-06-17 13:57:36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日前,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多渠道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为提高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