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贾康:提振信心改善预期要避免再出现谬误、折腾和低级错误 详情

贾康:提振信心改善预期要避免再出现谬误、折腾和低级错误

2024-09-23 13:57:11
当下中国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自中央2010年提出“稳中求进”之后,直观表现上为年度增速进入下行过程,有待一个“L性转换”,确认其完结而引领进入了中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虽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年度增速是站在了5%以上,但是2022年和2023年复合平均增长速度,只有4.1%或再稍高一点,是不满足中央“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规划所要求的保证速度的。所以,现在还面临着如何确定地实现“L型转换”的严峻挑战。
 
中国的全局性中心任务,是推进现代化以实现“新的两步走”,达于伟大的民族复兴。现在正爬坡过坎,必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完成新的“两步走”所要求的第一步15年间年均增速接近5%,而且要进入高质量发展状态。那么这所要解决的使发展态势向好的问题,一定与预期、信心,有密切的关系。需承认,现在所接触到的大量市场信息,仍然是信心不够提振,预期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虽然已经有一些改善的迹象,但是总体来说的这个状态,还不合乎意愿。
 
联系着“预期”概念,经济学这几十年的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有个非常重要的认识,就是由预期引导出来的结果和前面它的普遍状态,有高度一致性。比较普遍的预期怎么样,它的结果可能就会怎么样。现在总体而言不必讳言的企业界预期不好的情况,必须在得到扭转后形成支持市场信心的稳定因素,这是考虑宏观经济前瞻问题的一个切入点。
 
市场预期不好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直观上讲,有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必须解决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进入集约型的发展才能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又加之有美关系交恶带来的冲击,疫情延续三年造成的种种不良影响,还有在实际运行中有“双重谬误”这种主观上必须纠偏的问题,等等,引致经济下行的多种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它们都影响预期。如果最简单地说,我愿提及孙立平教授几年前说的“三个感”的问题,就是多因素交织背景下的“方向感、希望感、安全感”这个总体感受问题不能忽视。尤其是民营企业,体量已不止“五六七八九”了,作为主要的市场主体这个集群,如果没有“三个感”问题的很好解决,显然它们是不可能按照管理当局的意愿明显提振信心而“预期”向好,从而解决必然会影响全局的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的。“预期”这个事情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中央决策层在这方面的指导方针,已经相当清晰。在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抓发展硬道理,把经济运行维护在合理区间之后,又有一系列的指导:二十大所要求的两个高标准,一个是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继续支持高质量发展,一个是以制度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来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实际上也是要催化和倒逼深化改革来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呼应。中央三令五申讲“两个毫不动摇”,又进一步讲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专精特新的发展,让企业能够在数实融合的轨道上实现升级发展,具体落实到2023年总理主持座谈会,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完成整改”的概念成为这个座谈会的主题,后面又有中央高规格发布的关于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重要文件,在民营企业遇到严重问题的房地产市场上支持新模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强调房地产市场就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投融资方面要有数十条的组合措施去进而支持整个局面的改进,还有国家发改委在明确组建民营经济发展局之后,致力于落实推出一批绿灯项目。这些都体现着中央非常明确的要求及其贯彻。
 
所以应当看到,在客观上中国的城镇化伴随着工业化还有相当可观的成长性空间这种支持条件的旁边,又有我们在主观努力方面得到的中央指导。这种情况之下,应该明确意识到,中国经济运行中改善预期是具备条件的,前面所述的这些中央一系列指导方针都是得人心的,都是有利于改善预期的,都是应该起到提振信心作用的,关键就要看怎样在务实的方面更好地动真格。
 
当然,跟着讲,进一步落实中央精神,确有一些可以点到为止的问题。比如,中央早就强调了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纠正侵犯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但是这么多年来,实话实说,真正能够提振信心的典型案例已经在张文中案等有正面效应之后,基本不再出现了。2023年中央说对社会上违反“两个毫不动摇”的错误议论要亮明态度,毫不含糊,予以批驳,以后有关部门说有清网行动,但到现在为止,有哪个代表性的错误议论案例在清网中得到了批驳呢?似乎还真的不清晰。这些务实的事情,我认为是一定要抓住不放的。
 
无论如何,前面一段时间有这样一些中央指导之下,我们的确应做出更好的努力!2023年前三个季度统计指标出来,终于苗头向好以后,宏观扩张政策加码,前所未有地在第四季度实施预算调整方案,把赤字率从3%提高到3.8%,等等,是积累了对于改善预期有利的政策效应的。在最近的2024年春节长假期的相关经济统计指标上,已经表现了这个迹象,一定要继续努力、加力、“全力以赴拼经济”。
 
总之,在中国宏观经济大趋势这个方面作前瞻,首先是应肯定还有客观上工业化,城镇化“成长性”空间,制造业大国的大而不强要改变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成功升级,真实城镇化水平要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目前为47%,最终升级为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合一的高达70%以上的水平,也就是说作中国经济前瞻,还具有韧性、回旋余地和巨大的可进一步挖掘的潜力。中国的企业界近年在讨论中,越来越认同长期主义的行为模式,其实这正是我们企业界人士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应有的选择。那么当然对应的就是信心要提振,预期要改善。要在这方面把主客观的因素结合好,而且非常关键的是主观方面我们要避免再出现谬误、折腾和违背中央方针的一些低级错误。
 
作者:贾康,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 来源: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y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