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刘伟:科学认识与切实发展新质生产力 详情

刘伟:科学认识与切实发展新质生产力

《经济研究》 / 2024-07-11 22:12:14

马恩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学说的主要变革

 
2、马恩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学说的主要变革
 
在经济思想史中,“生产力”范畴提出是与要素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西方早期经济思想,如重农学派、重商主义等,所总结的劳动的生产性即生产劳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都是指具体的要素在提供或制造财富中的作用及程度大小。例如,重农主义提出的农业是最具生产性的,因而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重商主义则强调商业最具生产性,因而贸易特别是国际贸易最具创造财富的能力;直到古典经济学,顺应产业革命的历史趋势,提出制造业具有生产性,如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就特别强调虽然农业提供“纯产品”因而具有明显的财富生产性,但制造业也同样具有生产创造性,而不仅仅是改变已有的财富形态,从而在生产力理论上为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回应。同时,斯密在劳动价值论之外提出的第二种价值学说,把生产要素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三大类,并均将其归结为价值的源泉,分别形成工资、利息、地租,奠定了资产阶级要素价值论的最初基础。后来的庸俗经济学更突出强调要素生产力,如萨伊所提出的客观效用(服务)价值论,就不仅把要素特别是资本、自然等与劳动一道作为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作为生产财富的创造性的源泉,而且把价值的创造和源泉归结为要素生产力,即客观要素价值论。直到当代,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一定意义上都沿袭着这一传统。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及相应生产劳动学说,同样承认生产力的基本构成是各类生产要素及其构成,并将其大体概括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不同类别,这些生产要素在一定的技术方式和制度方式的组合下形成系统的生产力。但不同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生产力的学说,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学说:
 
一是在自然形态上,除承认不同要素具体的生产性及生产能力之外,更集中强调人与自然之间能动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力的一般性和客观性,即“物质生产力”,并且在阐释生产力的客观物质一般性的过程中,尤其强调人作为劳动者的能动性和重要性,是生产力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即最重要的是“劳动生产力”。
 
二是在讨论劳动与价值源泉的关系上,马克思承认包括各种劳动资料和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对于作为使用价值形态的财富生产具有不可或缺性,对于产品的生产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作用,但就商品价值而言,只有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价值,人类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关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效用”。从而这不仅深刻指出了庸俗经济学效用价值论(服务价值论)的根本谬误,而且克服了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在价值论上的二元性局限。
 
三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自然形态分析与社会形态的分析是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学说,在分析劳动的生产性过程中,关于“生产性”是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统一中定义的。生产劳动一方面要创造财富,生产具体的使用价值(有用性),另一方面要体现特定社会历史生产性质,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社会性)。比如“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作为“物质生产”必须创造财富,体现大机器工业的生产能力,作为“社会生产”必须创造剩余价值,体现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目的,二者缺一不可,即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称其为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从而克服了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将生产的自然物质技术性与社会发展历史性割裂开来的倾向。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