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忠: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扩大有效需求
中国经济时报 / 2024-04-11 11:56:50
核心观点: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型需求,其发展过程就是引领需求导向、优化需求结构、提升需求能级的过程。
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后,新质生产力便成为中国经济的热词。新质生产力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先进生产力理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也是扩大有效需求的强力引擎和重要路径。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型需求,其发展过程就是引领需求导向、优化需求结构、提升需求能级的过程。
01、新质生产力引领需求导向创造新型需求
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跃迁,根本动力是科技创新,并借此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进而驱动社会需求的重大变革,伴生或衍生出新的需求内涵、需求形态和需求结构。这些物化的或非物化的新需求逐渐演变成社会需求量的增长极和质的标志物,成为社会需求演进的主导方向。这一新型需求呈现出数智化、绿色化、高效化等鲜明特征。
数智化发展是扩大新型需求的关键引擎。数智化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本质属性之一,其持续发展将推动需求可能性曲线不断实现新的拓展和跃升。当前,人类社会处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相互叠加的时代,无论是数智化技术创新与应用,还是数智化产业创新与应用,无论是数智化产品,还是数智化服务,都成为社会关注和社会需求的焦点、重点和热点。随着数智化的不断深化、迭代升级,社会需求的演进轨迹甚至底层逻辑都发生深刻变化,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新型需求逐步显性化。
绿色化是新型需求的显著标识。新质生产力本身也是绿色生产力,其发展引领一种新的绿色需求。绿色化是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将生态价值最大化地转化为经济社会价值的过程,提供更多环保、低碳、可循环的产品和服务,不仅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最优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生产的最佳路径,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需求空间。
高效化是新型需求较之于传统需求的突出优势。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其中高效能不仅体现在生产过程的高效产出、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也体现在最终产品或服务的高品质、高附加值和高性价比。这既能激发需求意愿,释放需求潜力,也能优化需求结构,提高需求层级,实现有效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和质的持续提升。
02、催生和发展新产品、新服务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历史上几乎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新的消费变革。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孕育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将带动社会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导致社会消费倾向、消费规模、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出现全方位的新变化。这一变化的突出表征是创新催动下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服务带来新型消费的形成和发展。
就消费倾向来看,影响因素涉及多方面、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行之有效的根本举措。当前,至少有两个着力点:一是激发社会消费意向。发展新产品、新服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新型消费选择,解决消费周期更迭阶段“缺乏更好、更合适消费”的问题。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强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消费供给,解决社会消费分化趋势下的“怎么更便利、更有针对性消费”的问题。二是提高社会消费能力。近年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带来近2亿个新的工作岗位,新兴科技类企业的工资支出比例明显高于传统行业的企业,大约是传统行业企业的两倍。在坚定推进策源型科技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提下,注重就业友好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劳动者提供更高的收入份额,不断提升全社会收入水平。
就消费升级来看,坚持以质的提升带动量的扩大,运用新技术、新模式优化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不同历史时期的消费结构有所不同,如不同时期家庭消费的“几大件”从早些年的手表、家电等到近些年的汽车、智能手机等,当前又出现迭代升级的迹象,向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眼镜、智能机器人等发展。把握创新周期大幅缩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衔接的新趋势,加速新型消费的市场供给和传统消费的转型升级,尽快形成和巩固提升新产品、新服务消费作为全社会消费最大增量与最优存量的地位。同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定制服务和个人发展型、体验型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助推多样化消费、高品质消费。仅电商直播零售平台的年零售额就已突破万亿元,新型消费的发展潜力巨大。
03、优化配置先进生产要素释放新投资潜能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呈现全新质态的先进生产力。充分发挥新技术、新产业等领域投资空间大、效益高等优势,加强对新技术、新产业等方面的资源资金投入,构建并不断优化新投资格局,既是提升新质生产力要素质态的持久之策,也是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当务之急。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迅速,研发投入经费增长较快,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当前,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投入成为新爆点,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强劲态势。2023年,全国人工智能产业投入超过250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据摩根斯坦利研报,全世界人工智能将释放6万亿美元的科技投资潜力,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也将展示出十分可观的投资前景。随着脑科学、量子科学、生物科技等更多领域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需求和投资体量将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起着主导作用的科技创新领域,如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更是需要持续大规模投入。高科技领域有望逐步成为我国扩大有效投资的最重要支点之一。
加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力度。我国提出了要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这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跨区域、跨领域、跨主体统筹整合技术、数据、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及早谋划布局未来产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等。当前,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科技创新成为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制高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投入重金,建设大科学装置等新型基础设施。我国布局建设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32个已建成运行,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强大支撑,新型基础设施也成为继现代化交通设施等之后的又一个集中投资的基础设施领域。从我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和全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态势看,仍需加快建成已经布局的新型基础设施,同时,结合前沿技术攻关和未来产业发展,前瞻性规划布局对标最高水平、最新需求的新型基础设施,持续增强新型基础设施的服务保障能力。
加大新型劳动者队伍建设力度。更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根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要,建立需求和供给对接新制度,调整构建学科和专业新体系,完善学校培养和企业实训协作新机制,提升各级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投入效率,通过高质量培养人才和高效率使用人才,加快建设一支集战略人才、领军人才、技能人才等于一体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04、强化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多维赋能,推动外贸出口提质升级
新质生产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特征,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的广泛应用,以及新产业、新业态的深度发展,从供给侧为外贸发展增添新动能,拓展新路径,推动我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提高效率、增强韧性、提升能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使稳定和扩大外贸出口成为可能。发展多元化贸易新业态,已经成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增长点。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制度保障,跨境电商、离岸贸易、海外仓建设、保税维修业务和市场采购贸易模式等贸易新业态得以陆续蓬勃兴起、加速发展,增强外贸出口增长动力。通过多元化贸易新业态的助力赋能,2023年,超过5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外贸出口的超预期增长。
发展新质生产力使优化提升外贸结构成为现实。先进的制造技术、强大的研发能力、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等有力地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品牌等高附加值元素越来越多地被注入出口产品,显著提升了出口产品质量,极大增强了出口产业整体竞争力。2023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全球占比超过60%。越来越多的高端产品将成为外贸出口的中坚力量,在深耕全球市场中成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产品。
作者:王德忠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