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吉喆:形成支持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
新华社 / 2024-01-03 18:15:41
深化对发展要点和任务的认识 保持宏观政策协调发力和取向一致
深化对发展要点和任务的认识 保持宏观政策协调发力和取向一致
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总的政策要点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尤其要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中,也蕴含着政策要求。
具体可以归纳为十个方面的政策。
第一,在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包括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并加强监管等。目前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年接近30万亿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量。财政转移支付一年超过10万亿元,规模也不小。中央财政负债率较低,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空间较大,必须用好。
第二,在货币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包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目前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一年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量一年超过20万亿元,正在使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17种,货币政策可以发挥有力有效的作用。
第三,在产业政策方面,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政策在我国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往往并提。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前几年对产业政策还是有不同看法的,现在他们也拿起产业政策的工具。我们更要做好中国的产业政策,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第四,在科技政策方面,最重要的导向是以科技创新来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第五,在消费政策方面,要明确消费重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还要提高消费能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更要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条件。
第六,在投资政策方面,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还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这三大工程。
第七,在区域政策方面,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第八,在环保政策方面,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第九,在就业和社会政策方面,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第十,在改革开放政策方面,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作者:宁吉喆 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