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英:恢复信心稳定预期是经济向好的关键
新经济学家智库 / 2023-06-20 21:38:28
恢复信心稳定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恢复信心稳定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疫情之后,压抑的消费需求开始恢复性释放。但是这种消费低于预期。比如春节之后尤其是五一期间的旅游消费特点非常明显,一是为了弥补疫情三年不能旅游出行的遗憾,消费参与人数激增,二是在出游人次暴涨的前提下却出现了人均消费未能明显超越疫情前的情况。
目前公众的消费态度出现了能不消费就不消费,能不买就不买的局面,这也是为什么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不见根本性改变的现实写照。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有以下三个主要的因素。首先是预期因素,两个变量影响消费预期,一个是收入,一个是就业。经济景气度可以左右居民收入、就业,客观来说目前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收入和就业出现困难进而导致居民对消费预期稍显悲观,减少消费成为部分共识。其次是企业投资减弱。对经济的预期也直接影响企业家的决策,对经济预期“看不准、看不清”导致有些企业家对本行业未来看淡,对新行业判断悲观。到底投什么,到底去做什么行业是不少企业家的疑问,在这种疑问下,就可能出现民间投资躺平的现象。有效投资不足直接影响居民就业、收入,进而导致内需不畅,这就是第二个因素。第三是疫情影响后遗症。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失血乃至死亡”的现象并非个例。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地方中小企业不景气,能够简单维持就不错了,还有很多中小微企业“日子”过不下去。
结合以上三点再作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扭转居民消费颓势扩大内需的重要一环是大宗消费,房子和汽车属于大宗消费的两块,尤以“房地产”为重。
上一轮房地产市场治理对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上一轮治理对住宅市场、土地市场等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叠加疫情因素导致整个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非正常巨幅震荡,现在一方面要修复房地产市场,一方面住房购买者群体本身也有慢慢恢复的问题。
如果房地产市场不能够回到正常状态,那么其下游的耐用消费品领域恐怕也不会产生积极共振,所以房地产要回归常态,这是最为现实的问题。
结合上面三点来看,只有公众对收入和未来有稳定预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需不振的问题,只有内需振兴才会引导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在经济增长结构中发现新增长点,形成有效投资与居民就业、收入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腹地广阔是最明显的优势,而消费市场结构更是因地域、行业、人群而不尽相同。既广阔又具备差异的市场,让植根于此的平台型电商企业具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能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