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全球一体化治理实现之前难以形成超主权世界货币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 2023-05-30 14:13:27
导读:近日,中国国际期货公司总经理王永利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66期)上对于近期的“去美元化”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发言。他表示,坚持金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崩溃,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一直延续至今。然而伴随欧元的出现、中国的崛起、更多新兴经济体加快发展,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特别是俄乌战争爆发与近期美国银行危机事件使美国和美元信誉受到影响,国际上形成“去美元化”潮流。进一步分析,作者认为当前以最强国家主权货币作为国际中心货币本就存在风险,与经济金融全球化与其需要的全球一体化治理严重脱节。通过列举历史上四次超主权世界货币的探索实践,他认为全球一体化治理实现之前,难以形成超主权世界货币,只能以国家主权或者区域主权货币作为一种国际流通货币,包括央行数字货币。但作者提出,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地缘政治冲突影响等,世界可能分化出一种多极化货币格局,即催生出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格局作为次优现实选择。最后作者指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存在区别,中国虽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均不足3%,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不可否认,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确实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态势,接下来需要致力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01、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延续
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签署,形成了美元挂钩黄金,其他货币与美元基本固定挂钩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尽管中间有过一些变化,但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一直延续至今。首先要肯定美元能够成为国际中心货币是由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决定的。在二战爆发后,英国及欧洲列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受到严重破坏,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恰恰在两次大战中快速提升。因此,这不是美元想要取代英镑就能够实现的,而是一种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博弈的结果。
坚持金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从理论上来讲,它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它违背了货币发展的逻辑和方向,使货币供应受到黄金储备的束缚,越来越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需求,最后它难以脱逃崩溃的宿命。1971年8月,美国废弃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国际承诺,布雷顿森林1.0随后崩溃。这个做法到今天为止在国际上依然被广泛诟病,很多人指责美国单方面背信弃义,掠夺全球财富。实际上,金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的货币体系本身是不可持续的,美国长时间坚持美元与黄金固定挂钩付出了太多,这不可能一直坚持下去。在放弃了美元与黄金挂钩以后,当时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全球领先的地位并没有被动摇。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的经济、军事、科研等方面,还体现在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的建立与运行上。联合国是在美国推动下宣告成立的,总部也设在纽约,美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美国在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美国还牵头推进了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在海外有大量投资和驻军以及联盟,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尽管目前美国GDP在全球占比不如以前高了,但是美国在全球拥有大量投资,如果从GNP角度去看,美国经济实力要比它的GDP大得多。美国还有很多海外驻军,拥有强大的国际联盟力量。这些共同构成了美国远比经济实力、远比当年新增产值GDP排名世界第一更为强大、远超其他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成为支撑美元国际货币中心地位的基础。美元放弃与黄金挂钩之后,尽管一度出现较大贬值,特别是对黄金贬值,但它却能够实现美元充分供应,有力支持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因此,美元国际地位没有被取代,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不降反升,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霸主,美元国际地位达到历史高峰,当时美元全球外汇储备份额超过70%
2000年欧元推出之后,欧元区国家全部使用欧元结算,美元在欧元区内被挤出。美元国际支付和外汇储备份额相应下降,欧元国际影响力得到增强,成为继美元后的第二大国际货币。2020年末,美元在国际支付结算(包括贸易结算和金融交易)中的份额在42%左右,欧元在38%左右,二者合计80%;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超过58%,欧元接近22%,二者合计同样在80%。其他国家的货币份额大大落后,这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基本架构。
02、2023年开始“去美元化”在国际上蔚然成风
欧元的出现、中国的崛起、更多新兴经济体加快发展,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G7国家的GDP占全球份额从上世纪90年代的70%已经下降到2022年不足43%,美国的国际地位也相应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方面,这是由于美国自身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不是做深刻的自我变革,反而高举美国优先的大旗,更加滥用世界霸权,频繁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投放货币并且快速扩张政府债务,造成美元不断贬值。另一方面,美国不断加大对竞争对手和异己国家的打压,主动挑起全球贸易战、挑动地区冲突、扩大科技封锁、滥用金融制裁、冻结甚至没收其他国家的储备资产、推动本国的再工业化和世界的逆全球化。
一个突发事件是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美欧等国迅速对俄罗斯采取严厉制裁,将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超过3000亿美元的大国海外储备资产进行冻结,把俄罗斯的7家主要涉外银行从SWIFT中剔除,之后又全面加强对中国的围堵打压。大国博弈和冲突明显增强,地缘政治分裂超出国际社会的一般想象。这些因素都使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严重受损,投资和贸易的成本增加,很多国家资本外流,债务风险凸显。美元在很多国家出现严重短缺,给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带来冲击,这也推动了美国遭遇远超预期的高通胀,迫使其快速大幅度加息,但这又进一步造成美债和加密资产等金融资产价格大跌。
2023年美国银行的危机集中爆发,银行信贷大幅收缩,经济衰退压力剧增,政府债务风险更加显现,美联储因为债券投资亏损严重,美国和美元信誉受到很大影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动或被动地开启“去美元化”,在国际上形成“去美元化”潮流。很多国家的央行扩大黄金购买,减少美元储备,甚至连美国国内也有很多个州在酝酿货币变革,这其实是世界格局剧烈变化在货币金融上的一种反映。
03、以最强国家主权货币作为国际中心货币天然存在风险
当今的国际货币实际上是以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作为中心货币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国际上很难形成对最强国家有效的国际约束,这个国家很容易过度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他国或全球利益,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积极效应的充分发挥。同时,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也很容易诱惑主要国际货币的发行国通过货币金融的霸权过度追求虚拟经济回报,推动经济体系脱实向虚和社会主体高负债,削弱其经济自主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国际货币的发行国还要承担维护货币全球流动性的调控重任,容易产生货币内外循环的交互影响。因此,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不是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潜在风险问题同样很大,只是没有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种局面说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与其所需要的全球一体化治理已经严重脱节,这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一个内在的大问题。
04、能否实现一种超主权世界货币?
面对现状,能否实现一种超主权世界货币呢?我的结论是,全球一体化治理实现之前,难以形成超主权世界货币。尽管这种超主权世界货币的探索实践早就有,但是理论和实践证明很难成功。
一是回归黄金货币或者金本位制货币,或者以黄金加其他任何一种或多种特定实物作为货币锚定物,即布雷顿森林体系3.0等设想。这均违反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本质,即它需要保持货币总量与可交易财富价值规模相对应、具有可调性以保持货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核心要求,都会因为货币供应有限性跟不上可交易财富价值增长无限性需求,形成日趋严峻的货币紧缩,最后必然走向崩溃。到今天为止货币寻锚思潮依然很多,除了和黄金等挂钩之外,也有人提出和石油挂钩、和芯片挂钩等,这些都不现实。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石油美元”、“芯片美元”这种提法不是一个严肃的货币概念,它只是说在石油或者在芯片等更具世界影响力的领域主要使用美元这种货币,它表达了其本国在这些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而不是货币和绑定物价格固定挂钩,这是两回事。
二是采取区块链等新型技术打造超主权加密货币。如果还是比照黄金原理,人为设定货币总量和阶段性新增供应量,打造去中心、不可调节的加密货币,同样难以成为真正的流通货币,最多只能成为一种特殊的数字资产。
三是与一揽子主要国家货币结构性挂钩,形成超主权世界货币或区域货币,并且和挂钩货币并存的设想,比如IMF的SDR,Facebook的Libra,在亚洲曾提出的与人民币、港币、日元、韩元挂钩的圆币等,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其内在矛盾是,如果这种超主权货币真的能够全球流通,就会对挂钩货币的国际地位产生重大冲击,形成竞争关系,很难并存。正因如此,大家会看到欧元推出后其成员国原有的主权货币都必须彻底退出,二者不能并存。欧元本质上不是超主权货币,而是一种区域主权货币。
此外,与单一主权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只能是一种代币,不可能超越超主权货币。
因此,在实现全球一体化治理之前,现实选择只能以国家主权或者区域主权货币作为一种国际流通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仍然是国家主权货币,其推出仍然存在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竞争,不可能因此而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05、世界可能分化出一种多极化货币格局
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地缘政治冲突影响等,世界可能形成不同利益集团实力较均衡的货币区域,有可能催生出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格局。
我要特别强调,货币多极化不等于货币多元化。目前是以美元为中心,即美元一极独大的货币体系,不代表没有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的多元国际储备。所谓多极化是指两种或三种货币相对均衡,有可以相互对抗的一种格局。当然,从全球利益最大化角度看,国际货币越集中统一,其运行成本风险才会越低,国际货币多极化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但在很难打造出超主权世界货币的情况下,次优现实选择可能只能是一定程度的国际货币多极化,不过最多就是三种货币,不可能也不应该再多。
06、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新的重大机遇
很多人问,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为什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外汇储备中的份额都还不足3%?这里要强调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绝不仅仅是指经济实力,更不是仅仅指当年新增产值GDP的世界排名或贸易的国际份额。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之间的区别。但不可否认,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确实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态势。
需要强调的是,人民币仍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尽管从2009年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人民币开启了国际化进程,但现在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依然很低,更低于人民币在SDR篮子的12.28%份额,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最主要的是要致力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国际沟通合作,保持经济社会相对美国较快发展。不仅要积极推动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外汇储备中份额的提高,也要积极推动美元在国际支付和外汇储备中份额的降低,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应该积极压缩美元储备,增加对美元有竞争力的欧元储备,积极改善与欧洲的关系,加强对SWIFT中立性的支持。
二是积极推动双边或多边的贸易协定以及央行的货币互换。在价值基本对等的范围内,积极推动本币结算,减少相关国家对美元的依赖。但需注意的是,本币结算不是无止境的,要在双方价值对等的范围内,在央行货币互换的前提下推动,否则风险非常大。因此,这方面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三是全面深化金融交易市场的改革开放,加大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实际上,现在人民币在贸易方面的使用得到很大提升,但在金融交易方面还很少。从国内情况看,现在中国大陆国家级交易市场很分散,分属于不同监管部门,监管规则和运行系统均不统一,主体都还是会员制而不是公司制。这不符合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和国际大潮流,也难以充分对外开放并建成国际金融交易中心,就难以在国际金融交易上大量使用人民币计价清算,必然会使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受到很大制约,这种格局需要尽快扭转。
四是要进一步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包括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香港金融交易市场的使用,充分发挥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功能;在加强大陆与香港金融交易市场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香港开放大陆的金融交易市场。一个大胆设想是,考虑由港交所全资收购深交所,并且按照港交所的模式综合经营各种金融交易,形成金融交易市场的新实验区,以不同的经营模式推动金融交易市场间的相互竞争和优胜劣汰。另一个更大胆的设想是,在坚持港币和美元联席汇率的前提下,能否进一步放宽港币汇率上下浮动限制,如从现在的五个基点放大到十个基点,并允许香港金融管理局将发钞行缴纳的外汇基金从单一美元储备进一步扩充为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等在内的多种储备货币,压低美元在香港官方储备的份额,进一步增强香港货币政策自主性和金管局在货币管理上的功能。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