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扩大内需重在扩大消费需求
中国经济时报 / 2023-04-04 17:59:42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多项指标反弹回升,经济基本面明显转暖。与此同时,经济恢复仍不平衡,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仍较突出,并呈现新的结构性特征。在外部需求明显减弱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就可能增大产能过剩和通缩压力。今年前两个月CPI和PPI明显走低,反映了这方面的压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不仅是当前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也是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
王一鸣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当前阶段国内需求不足的新的结构性特征。
首先,消费回升动力仍然不足。消费受疫情冲击的影响最大。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次下降,全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至32.8%,与疫前五年平均近60%的贡献率相比,下降幅度较大。春节期间旅游、餐饮、电影、交通、住宿等服务消费明显反弹,但汽车、通讯器材、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零售仍然下降,居民消费信心仍受到收入增长和预期的影响。
其次,消费恢复有赖于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经历三年疫情反复冲击,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较为严重,居民消费更趋谨慎,储蓄意愿仍然较强,今年前两个月住户存款增加6.99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消费的持续恢复仍受制于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
再次,人口负增长的因素开始显现。去年,中国人口净减少85万人。人口总量减少和老龄化加快,在中长期将对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形成常态化制约,这一长期趋势与疫后消费预期转弱的短期因素相互叠加,对扩大消费形成新的压力和挑战。
最后,外需萎缩进一步增大扩内需的压力。受全球经济低迷、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中国出口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与此同时,一些国家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外贸出口在受到周期性因素影响的同时,还将受到更长期的结构性因素制约。疫情期间明显好于预期的出口增速,今年大概率将明显回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或形成拖累。
王一鸣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第一,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政策重点。自1998年提出扩大内需战略以来,政策重点多以扩大投资需求为主,并形成了一整套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扩大投资的政策框架和工具,但扩大消费的手段和政策工具较为有限。随着扩大投资的空间收窄和边际效率下降,扩大消费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用进一步凸显,需要创新扩大消费的政策工具,完善扩大消费的体制机制,释放消费需求潜力。
第二,扩大内需要以改善预期为重要前提。只有改善预期、提振信心,居民消费潜能才会释放、企业扩大投资热情才会被激活、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才会迸发、外资才会看好中国市场。要抓住经济加快恢复的窗口期,以问题为导向,回应市场关切,提振市场信心,让过去三年被疫情抑制的内需潜能充分迸发。
第三,放松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的限制性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强的中高收入群体。这部分人群是购房买车、教育医疗、休闲旅游等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的主力军,是引领消费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对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最强。建议松绑住房限购措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松绑大城市汽车限购措施,通过扩大城市路网缓解拥堵压力;增加教育、医疗中高端服务供给,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第四,以改革创新激活潜在的消费需求。我国2.9亿农民工已经占到4.6亿城镇就业人员的近65%,但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仍受到限制。根据经合组织的研究,如果农民工按照城市居民消费方式消费,人均消费支出将增长30%。因此,应加快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打通农民工在城镇落户通道,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
王一鸣表示,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有效改善市场预期,通过改革创新消除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性障碍,激活潜在消费需求,将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经济增长潜力,推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并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