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黄群慧:坚持把握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详情

黄群慧:坚持把握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经济日报 / 2022-08-12 15:31:25
坚持把握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
 
习近平经济思想立意高远、与时俱进、逻辑严谨、博大精深,系统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指导原则、历史方位、发展阶段、发展主题、战略路径、动力模式、重要保障、方法论基础等,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指引中国经济发展、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了新内涵、开辟了新境界,必须长期坚持和全面贯彻。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方针,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和需求的主要特点,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时代经济工作的主线
 
问: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请问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其演进过程?
 
黄群慧: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尤其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尤其是将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2015年,中央基于对经济新常态的判断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推动经济增长开始转向更多依赖改善供给的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的长期视角,经济政策导向被概括为“三去一降一补”“破、立、降”等方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要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这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政策要求。
 
2020年,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要求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和供给侧有效畅通,与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和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有效协同,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要求是经济增长源泉从要素投入的数量扩张转向提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的质量提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做好经济工作的主线,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治本良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有效协同
 
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原创性贡献,请问加强两者的有效协同有何重要意义?
 
黄群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有效协同,无论是从经济治理实践看,还是从经济学理论发展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创新意义。
 
从经济治理实践角度看,作为一个拥有超大规模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不断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平衡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要求和本质特征,我国经济治理与宏观调控体系需要沿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有效协同的方向不断完善,需要形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加强需求侧管理相互支撑、有效协同的政策组合体系。总体上看,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前提下,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加快形成一种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有效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下协同强化需求侧管理,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和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宏观政策导向上,需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充分考虑到短期扩大需求总量的要求,在加强需求侧管理时则要着眼长期发展更好化解供给侧结构性矛盾。这不仅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向,也意味着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经济学理论发展看,这是一个兼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和需求侧管理理论内涵、带有突破性的综合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具有内在协同性,是一个系统性理论框架,体现了坚持系统观念的内在要求。
 
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
 
问: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是结构性失衡。解决结构性失衡,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请问,如何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
 
黄群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与需求侧管理有效协同,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供给和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更加着眼畅通国内大循环,针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卡点、堵点,破除相关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各环节有机衔接,加快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供给质量以更好满足市场需求转型升级的需要,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在这一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提升服务业效率和质量,从而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最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内需与外需的高水平协调发展。一般而言,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这进一步要求实现内需与外需、进口与出口、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要素低成本、出口导向型战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这种低成本、出口导向的高速增长模式已越来越不可持续,核心技术缺失、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低、国内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意味着我国需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实现内需和外需的高水平协调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高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