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于燕: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短期及中长期因素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宇燕 / 2022-03-24 11:19:01
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短期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短期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刚才,谢伏瞻院长在主旨报告里也谈到了疫情的发展和走势。这是短期内影响今年和未来一两年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二个短期因素是发达经济体的政策转型。当前,通货膨胀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问题。今年1月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7.5%,欧元区也超过了5%。这使得美欧货币政策不得不加速转型。美国和欧洲央行都开始减少购债,未来一个月升息已成为大概率事件。如果2月份的通货膨胀数据还维持这个走势,将对2022全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摩根大通预测,今年的石油价格可能冲到125到150美元一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全球通货膨胀率就可能达到7%。如果全球经济采取“急刹车”的政策,全球增长归零的风险就会存在。
第三个短期因素是资产价格因政策转向引起大幅波动,特别是股市、债市和房地产市场。由此引起的溢出效应,势必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影响,如汇率波动、资本外逃以及市场恐慌。这些后果在历史上都曾出现,今天已成为决策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第四个短期因素是国际合作与政策灵活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G20财长会议上强调指出,强有力的国际合作和非凡政策的灵活性,是今年应对复杂经济局面的关键。对“国际合作”与“政策灵活性”能否精准把握,事关未来世界经济走势。
此外,在地缘政治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了乌克兰事件对汇率、股市以及石油价格造成的巨大短期冲击。
影响未来世界经济走势的中长期因素较多,我简单谈以下几点:
一是人口因素,特别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其影响包括因劳动力供给减少而来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医保社保支出增加引起的财政压力会长期拖累经济增长。刚才谢伏瞻院长谈到的债务问题也都跟老龄化有关。许多研究表明,老龄人口的创新能力明显低于青年和中年人口。总之,老龄化的趋势在发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将产生比较大的、深远的影响。
二是技术进步。技术变迁的影响实际上包括正反两个方面,既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也有负向的作用。正向作用可能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然而即便是正向作用,其影响也相当复杂,比如它不仅仅对大量的非熟练劳动产生冲击,而且会让一些知识密集型劳动力也被淘汰,精算师、信用评级人员等首当其冲,因为他们的工作都可以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来完成。这就降低了人类参与工作的必要性。技术进步的这种中长期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有研究显示,随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普及,未来5到10年,世界可能要减少1亿到2亿个劳动岗位。总之,技术进步对长期增长,特别是各国发展差距的影响均十分复杂。
三是全球治理。刚才谢伏瞻院长在主旨演讲中特别谈到了“治理赤字”。这个问题比较明显,也比较严重。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减碳领域。我们已经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减碳需要,对传统能源的投资已经大幅度下降。去年一年,石油价格涨了将近一倍。这是全球通货膨胀上升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极端天气可以说是气变的伴生物。据2021年8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水灾、酷热、野火等极端天气在未来30年很可能成为一个常态。去年我们还可以说百年不遇、几十年不遇,以后则可能会年年如此。对整个经济结构、产业转型以及一些传统产业的资产估值,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治理方面,由于有些国家将治理政治化武器化,全球达成共识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四是多边和贸易体系。多边贸易体制,如WTO改革困难重重,同时区域贸易投资合作却不断提升。多边弱化区域强化对全球的影响亦正负相伴。
五是国际货币体系。从2020年2季度疫情大范围扩散到2021年1季度,这是世界市场上最恐慌、经济增长速度最低的时期,然而美元指数却从100降到了90。以往经济状况不好、全球出现恐慌的时候,大家都寻求安全资产,结果往往是美元比价上升。但这次2020年4月美元指数却从100降到2021年1季度90,七个月之间下降了10%。这是历史上极少出现过的情况。今天人们再次热议未来国际货币体系问题,特别是美元未来地位问题,便与此有关。
六是供应链。它涉及到生产端、供应端和销售端。2022年2月G20财长会议公报还特别谈到了供应链问题。与此相关的还有资源民族主义问题。网络安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供应链的韧性。
综合各种因素,从中长期来看,全球经济还处在“中低速的增长”轨道之中。尽管2021年增速是5.9%,但这主要是因为前一年是2.3%的负增长。我们的判断是,今后3-5年世界经济将在3%到3.5%的增长区间之中。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宇燕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