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中国储蓄率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2021-04-16 15:04:10
文 | 蔡昉、都阳
世界各国平均国民储蓄率水平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达到高点,随后开始下降。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储蓄率水平的差异明显:高收入国家的国民储蓄率水平较之世界平均水平低3至4个百分点左右;中上收入国家的储蓄率水平更高,2018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东亚经济体普遍较之其他地区的经济体具有更高的储蓄率,2018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
储蓄的构成体现出如下特征:其一,居民和企业等私人部门所产生的储蓄是国民储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约占国民储蓄的五分之四。私人部门的储蓄相对而言更加稳定,尤其是2000年以后,公共部门储蓄是总储蓄波动的主要来源;其二,不同类型经济体的储蓄行为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第三,近年来公司储蓄率上升是一个国际性的趋势,而居民储蓄在私人部门的储蓄的份额则相对下降。
中国的储蓄率很高,但2008年达到52.3%的高点后处于下降趋势。2017年的国民储蓄率仍然高达46.2%,较之2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了一倍有余,也高于其他高储蓄的东亚经济体。
国民储蓄率的下行是经济结构向更加均衡的状态变化的过程,包含了积极的因素。
政府储蓄的下降是自2008年历史高点以来国民储蓄下降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私人部门储蓄在国民储蓄中的比重更大,未来国民储蓄率进一步下降的将主要来自于私人储蓄率的下降,尤其是居民储蓄率的下行。
2017年居民储蓄占国民储蓄的比重达47%,“十四五”时期居民储蓄的变化趋势将对国民储蓄的总体变动产生决定性影响。
由于工资性收入在过去十年已经经历快速增长,且增速快于劳动生产率,预期“十四五”期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并引起居民储蓄率的下降。新冠疫情延续或出现反复,将在“十四五”初期对疫情的冲击产生消费平滑效应,降低储蓄率。
“十四五”期间企业储蓄率可能保持小幅上升势头。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大企业的储蓄行为推动企业总体的储蓄水平,这些趋势在“十四五”期间仍然延续。此外,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等事件产生的不确定性,将增加企业的储蓄动机,以应对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
“十四五”期间的公共储蓄率将继续下降。人口老龄化所推动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加,减税降费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推动公共部门的储蓄率持续下降;此外,新冠疫情产生的冲击目前尚未结束,疫情的影响将持续多长时间,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伴随着大量的公共支出,也会降低公共储蓄。但随着公共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比重的下降,对国民储蓄变化的边际贡献会越来越小。
节选《中国的储蓄率变化、决定因素和影响》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