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不会随着经济复苏快速收缩
新京报 / 2021-03-11 15:32:34
经历了疫情冲击,站在“十四五”开局,2021年经济预期增速目标是多少?非常规的宽松宏观政策还会延续吗?哪些经济热点问题受到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给出答案。同日,新京报举办2021全国两会经济策沙龙,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解读报告。
刘元春表示,对于今年GDP增速目标的设定,刘元春表示,GDP增长目标6%以上是底线管理,也是我国运行到现代化进程、进入常态化运转所需要的增速,我国具备实现这个增速目标的实力。从“十四五”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的角度,要有保有压,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差异,发挥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同时多目标中要更聚焦于改革,聚焦于战略部署、高质量发展,而不是简单聚焦于经济增长速度。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财政政策上有一些调整,但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积极财政政策取向。据测算,2021年财政支出总量大于去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今年名义GDP增速如果在12%左右的话,财政增长速度可能会达到接近10%的水平,意味着今年一般财政预算增长将达到21万亿元,这是一个增长空间。第二个增长空间,是虽然财政赤字率下降,但不意味着财政赤字规模下降。按照一般预算财政赤字8%的增速和名义GDP12%增速计算,意味着今年3.2%的财政赤字率,赤字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今年拟安排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3.65万亿)也和去年基本相当。结合来看,今年可支配的财政收入规模非常大,这种可持续性和支出能力使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非常有信心。
很重要的第二个变化是结构性变化。去年是以疫情为核心展开结构性调整,今年以新发展格局步速作为重中之重,同时民生、抗疫作为两翼。在这种结构导向下,财政的提质增效在今年会体现很明确,乘数效应会比在疫情期间更好一点。今年货币政策一个重要目标是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兼顾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的一个平衡型选择,这个选择也不意味着我们在货币政策数量上就要有一个收缩的过程。今年名义GDP增速较以往高很多,大部分团队做的预测实际增速是8%,名义可能达到11%以上,这意味着M2和社融增速保持在目前水平是完全可能的,并且是必需的。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