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预计“十四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高于“十三五”
中国网财经 / 2021-03-10 13:47:38
文|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2021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由于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对今年主要工作进行部署,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相较于“十三五”,“十四五”发展目标的“新变化”有何深意?对此,中国网财经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立群:我想这次对“十四五”经济增长目标的安排,特别是年度增长目标的安排,它是充分考虑了“十四五”这个发展阶段的一些新的因素。因为中国经济现在开始进入到第二个百年,我们开始进入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个发展的新阶段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再认识、再把握的。包括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包括中国经济这样一个深度的转型和调整,包括我们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这样一个重大转换。所有这些我们要把它统筹协调好,都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认识、去把握。也包括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现在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有些专家就认为这个增长潜力是越来越小的,有些专家认为这个潜力仍然很大。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对“十四五”未来的这样一个发展,可能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这样一个态度。比如说今年,我们是安排(GDP增长)6%以上,那明年呢?一个是今年的基数已经比较大了,第二个支持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所以明年就要根据这些具体变化,来合理确定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以此类推,“十四五”期间每一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都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我们来做出一个合理的安排。但在这个里边我觉得有一点我们是应该明确的。“十四五”是站在中国经济第一个百年发展所形成的厚重的物质技术积累的基础之上的,(是站在)所积累的丰富的发展经验、调控经验之上的。
所有这些我觉得我们都可以有一个基本判断,“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将展现出一个持续回升向好的这样一个发展态势。就我的一些分析和研究,我认为“十四五”是处在中国经济一个周期性的上升阶段,“十四五”期间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会比“十三五”期间要高。
公共服务能力应与城镇化率同步提升
中国网财经:城镇化率方面,“十四五”发展目标中提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没有像“十三五”那样提出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目标,您怎么看这一变化?
张立群:今年两会它要通过“十四五”发展规划文件,我想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它是简要的介绍“十四五”规划草案的一些要点。所以关于城镇化这一块,它是提了一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的要求,所以我们还需要再看。现在“十四五”规划这个文件很快也要两会通过、要讨论,大家也要看到这个文件。这个里边会不会提一些更多的、更具体的指标,我们还需要再看一看。另外我个人的观点就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指标是更重要的,但是实现这个指标,它是需要有条件的。并不是说我让你成为城市户籍人口,我们就达标了。因为你作为城市户籍人口,他需要的教育、医疗卫生,包括各种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必须要跟上来,它(户籍人口指标)是要有足够含金量的。
所以做到这一点的话,我想也是很不容易的。它需要我们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显著提高,特别在很多中小城市,要持续显著提高。这个时候它才有更强的包容能力,才能让更多进城的人从进城挣钱转为在这落户发展。所以我个人感觉这个指标还是更重要的。
探索绿色发展模式,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
中国网财经: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各界都在期待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十四五”提出了一个量化目标“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今年的工作安排中也提出了“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你觉得推进“30.60”碳减排目标的总体节奏应该是怎样的?在具体实施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张立群:我想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对于我们第二个百年的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说绿色发展,我们说单纯的追求绿色,或者单纯的谋求发展,都不是特别困难。你牺牲环境来谋发展,相对是比较容易的。或者是你牺牲发展保环境,也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两者要兼得。我们要实现绿色发展,而且是持续较快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们第二个百年的开局,能不能在中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大的基础上,尽快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的模式、道路,这个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在这样一个困难和挑战面前,我想我们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指标,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是有足够的勇气,对中国人民的这样一个勤奋,这样一个勇毅、这样一个智慧是充满信心的。
所以我想在这个方面,它给我们一个是提出了一个高标准的这样一个发展的要求。另一个方面,我想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这就意味着我们实现现代化,那不是说污染更加严重的景象,或者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而且在经济发展再上大台阶的同时,继续保持一个总体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我们这样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并存、并进的这样一个格局,实际上也给我们现代化未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愿景。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