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刘元春:宏观经济政策不会随着经济复苏快速收缩 详情

刘元春:宏观经济政策不会随着经济复苏快速收缩

新京报 / 2021-03-05 18:01:40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理解2021年的经济预期目标?如何看待宏观政策的方向?新京报举办2021全国两会经济策论坛,邀请经济学者解读2021政府工作报告,嘉宾包括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
 
如何看待今年财政货币政策方面的安排,有哪些点需要注意?刘元春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连续性很重要的一点就体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定位上,同时也会看到政策的一些调整,集中体现在财政政策上。
 
具体调整又分为几个方面。刘元春分析称,一是赤字规模从去年的3.6%以上下调到今年的3.2%,二是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三是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同时加大财政资金直达的力度,在地方专项债等方面也作出调整。
 
“这些调整是不是从本质上改变了积极财政政策取向?回答是否定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在延续,从我们测算的2021年财政支出总量看,规模大于2020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2021年名义GDP增速如果在12%左右的话,财政增长速度可能会达到接近10%的水平,意味着今年一般财政预算增长将达到21万亿元,这是一个增长空间。”刘元春说道。
 
第二个很重要的增长空间,是虽然财政赤字率下降,但不意味着财政赤字规模下降。刘元春称,如果按照一般预算财政赤字8%的增速和名义GDP12%增速计算的话,意味着今年3.2%的财政赤字率,(赤字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规模,还要看到今年拟安排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3.65万亿)也和去年基本相当。
 
“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今年可支配的财政收入规模盘子还是非常大,这种可持续性和支出能力也是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非常有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表示。
 
很重要的第二个变化是结构性变化。刘元春称,去年是以疫情为核心展开结构性调整,今年以新发展格局步速作为重中之重,同时民生、抗疫作为两翼。在“一个主体,两个重要支点”的这种结构导向下,财政的提质增效在今年会体现得很明确,乘数效应会比在疫情期间更好一点。
 
从货币政策看,刘元春表示,今年货币政策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兼顾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的一个平衡型选择,这个选择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货币政策数量上就要有一个收缩的过程?并不是。
 
他分析称,报告提出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量要和名义GDP增速匹配,过去几年稳健货币政策都是从这个角度进行定义的,但要看到今年名义GDP增速较以往高很多,大部分团队做的预测实际增速是8%,名义可能达到11%以上,这意味着M2和社融增速保持在目前水平是完全可能的,并且是必须的,所以社融和货币供应量增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流动性将会保持充裕。
 
货币政策结构性导向也非常明确。整体来看,融资成本可能会有所上扬,如果剔除物价水平影响,实际融资成本将保持相对稳定。“2021年为了使宏观经济复苏基础更加稳定,宏观政策定位的连续性非常明确,同时战略导向性和结构调整导向也更明确,效率也会进一步提升,会给市场一个较好的预期,而不是像此前一些市场预计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会随着经济复苏快速收缩。”刘元春说道。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