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祝宝良:2021年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金融时报 / 2021-01-11 12:39:03
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金融时报》记者:面对上述挑战,我们应当如何在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同时,维护经济复苏态势,增强经济的活力和韧性?
祝宝良:2021年,既要关注宏观经济,也要关注微观经济;既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也要注重就业和民生;既要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又要防范经济风险。要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要谨慎、逐步退出,防止出现政策悬崖。
首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持续发力,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大对科技、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的保障力度,推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重大战略重点任务的有效实施。建议2021年一般财政预算赤字总量保持2020年水平,财政赤字率3.3%左右,适度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速度同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加大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补充银行资本金,鼓励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注资银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作用。
其次,深化生产要素市场的改革。一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有效发挥其市场融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加快以注册制为核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引入“源头活水”。二是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促进土地流转,保障重点区域、城市群、城市圈发展的土地需求。确保农民能够成为土地增值的受益者和获得者,提高农村常住人口的收入水平。四是提高技术市场效率。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和金融的结合,以金融手段来推动知识产权成果的产业化,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五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进行规范,加快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并与国际数据市场对接。
再次,扩大更高层次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一是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二是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继续扩大市场准入,扩大包括金融保险、贸易、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三是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战略,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以完善我国的产业布局和战略资源供给保障为重点优化对外投资布局。四是构建我国对外金融体系,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最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一是加快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投资和消费双增长。加快以5G通讯技术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主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冷链物流设施有机衔接,推动都市圈、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加强出口转内销渠道建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鼓励外贸生产企业应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精准对接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开发适合国内需求的产品和品牌。三是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强国内市场支撑力。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努力在10~15年之内使我国中等收入人数从4亿人扩大到10亿人。通过优化收入分配政策、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等,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
特别是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一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二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通过创新来提高竞争力;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等普惠性措施,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三是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研究、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四是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大科研单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产出效率。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