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祝宝良:2021年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金融时报 / 2021-01-11 12:39:03
疫情“后遗症”仍持续存在
疫情“后遗症”仍持续存在
《金融时报》记者:虽然在疫情控制和经济恢复方面,中国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仍应警惕疫情的“后遗症”还持续存在,可能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祝宝良:的确,由于疫苗的生产、储存、推广等方面仍存在技术难度,世界范围内短期难以普及,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难预料。叠加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较为复杂。
一是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仍然困难。接触性、聚集性消费需求难以完全恢复,餐饮、旅游、住宿、健康、娱乐等行业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限额以下单位的销售明显慢于限额以上单位,说明小微商业企业和个体商户经营仍然困难。免、减、缓缴社会保障费、资金成本下降、原材料价格下跌等因素使企业利润恢复了正增长,但从2020年全年看,企业利润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额有所上升。一旦恢复缴纳社保费用,普惠贷款还本付息延长期结束,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又会反弹。一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是有中断,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受到威胁,影响企业的生产。
二是结构性失业压力较大。我国经济总体上基本恢复正常后,就业也相应恢复正常,一些应对疫情冲击出现的新业态如网上会议、办公、学习、生活等产业和抗疫保安服务还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但接触性和聚居性消费和相应的行业如餐饮、旅游、娱乐、家政服务等仍有大量人员失业,突出表现为在这些领域的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职工就业困难,收入下降。2021年,我国大学生毕业数量接近900万人,再加上今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三是金融风险仍在积累。2016年以来,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继出清了一些行业的过剩产能,清理了部分僵尸企业,处置了大量不良资产和债务,大大缓解了我国的金融风险。随着经济率先恢复正增长,我国及时出台了房地产企业融资三条红线,未雨绸缪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但我国的金融风险仍不能小觑,中小微企业4万亿元普惠贷款还本付息政策和其他贷款应延尽延政策结束后,一些银行的不良贷款会暴露。减税降费政策退出,部分企业利润会下降,企业违约会增加,银行的资产质量会受影响。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债务负担上升,信托、债市等资本市场的金融风险会进一步暴露。
四是世界经济出现弱恢复。在全球经济处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高泡沫、高收入差距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各国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易放难收,世界经济恢复势头不强。根据世界主要机构的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下降4.4%左右,贸易量下降8%左右。2021年,由于基数原因,世界经济恢复到5.2%左右。总的看,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政治、社会矛盾相互关联交织,逆全球化趋势强化,各国宏观政策协调困难,世界经济进入艰难时期。世界经济变化和财政货币政策扩张,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