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霞:脱贫攻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发展观察 / 2020-12-11 15:37:56
解决短板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发展观察:“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如何看待决战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和新突破?
苏国霞:在中央研究“十三五” 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和其他部门一起开展了“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存在短板问题及对策研究,向中央提出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建议。当时提出的短板问题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到2014年底,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全国还有7017万贫困人口,平均每年要减贫1000万以上。二是贫困人口发展差距大,并呈现继续扩大趋势。三是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缺口大,交通、水利、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瓶颈制约了贫困人口发展。四是扶贫政策落实难度大,已有政策落实不全面,财政扶贫投入不足,行业部门政策和规划特惠性不足,地方的责任落实不够。五是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广泛性不足。
经过五年的努力,所有这些短板问题都得到圆满的解决。
一是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十三五”期间,每年实现1000 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8万个贫困村、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
二是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 年的2927元增加到2020年的10547元,年均增幅29.2%,高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增幅。
三是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控辍保学,全面实现适龄少年儿童义务教育有保障。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制度保障范围,住院和门诊慢病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 左右。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由2015年的82%、76%提升到87%、82%。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消除孤网县。760万户2493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全部进行了改造,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地区彻底解决了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通讯难和住危房等问题,成果惠及贫困地区全体群众。
四是扶贫政策得到全面落实。2012—2020年中央财政投入6606亿元。2016—2020年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超过1.5万亿元。金融扶贫力度加大,产品更加丰富多样。中央和国家机关承担143项脱贫攻坚任务,出台200多个政策文件。中西部22个省区市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逐级落实脱贫攻坚责任。
五是社会各方面参与程度空前。东部省市与中西部省份开展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2017—2020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投入的人力物力增长几倍。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贫困县,带动各级党政部门投身脱贫攻坚。军队在驻地开展扶贫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持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我们如期补齐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巨大贡献。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自己的贫困问题就是对全球减贫事业的重要贡献。
中国发展观察:中国消除绝对贫困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精髓在哪里?
苏国霞:贫困是历史性、全球性问题。从我们国家的历史看,在几千年封建时代,战争、饥荒、瘟疫始终如影随形,饥饿冻馁的阴霾一直笼罩着下层群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当时社会分裂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能够消除绝对贫困,关键在于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2015年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实施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一是对全国农村近1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解决“扶持谁”的问题。二是向贫困村派出驻村干部,解决“谁来扶”的问题。2013年以来,累计向12.8万个贫困村选派近300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三是分类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建立贫困退出的标准和程序,解决“怎么退”的问题。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建立了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管理体制是脱贫攻坚的重大制度创新,明确了各层级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另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动员了最广泛的资源,确保脱贫攻坚投入力度同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相匹配。一是坚持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2013—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投入从394亿元增加到1461亿元、年均增长20.3%,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年均增长26.3%。2016—2020年累计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5万亿元。二是创新实施小额信贷政策。为解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缺少资金的问题,设立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建风险基金,全国累计放贷6700多亿元,支持贫困户1700 多万户次,贫困户获贷率由2014年的2%提高到近50%。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土地政策等支持脱贫攻坚力度都不断加大。三是动员各方力量。东部9省市共向扶贫协作地区投入财政援助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900亿元,中央单位定点扶贫2017—2020年4年累计向定点扶贫, 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85.2亿元。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也都投身到脱贫攻坚事业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强大合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内外许多人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持怀疑态度时,党中央将脱贫攻坚纳入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的战略大局中,重申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决心,坚定不移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