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安全视角下的金融科技与数据要素
中国网财经 / 2020-12-06 00:21:16
从金融系统视角看金融科技安全
第二个视角,着眼于金融自身,从金融系统视角看金融科技安全问题。要判断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当前整个金融领域最大的系统性风险在哪里。因为如果整个系统出了问题,金融科技的创新活动在这样大的浪潮里面,很有可能也会沉默。系统性的风险,很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金融结构的失衡。这种金融结构的失衡,首先体现在银行体系的集中性风险越来越突出,而且这个风险最终理论上其实还是政府兜底。与此同时,我们希望利用金融结构的优化,利用发展直接金融来解决现有的矛盾,但仍然面临着困境。
前段时间,央行一位领导在一篇学术文章里做了一些分析,我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直接金融能否真正地发展起来,归根到底需要比较好的法制环境,比较好的信用保障。因为它对于参与交易的各方的相关约束是按照市场化原则来的,通过近期大量的债券违约事件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一方面可以打破刚兑,让别人承担风险,另一方面,无论是债务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还是处理债务风险的过程当中,如何按照市场性原则做协调和沟通,这些方面是严重不足的,导致直接金融发展难以解决现有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科技的创新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影响,什么样的作用,其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比如过去我们在关注传统的系统性冲击方面,其实关注的是“大而不倒”问题,我们抓大放小,关注那些大型的机构会不会出问题,因为一旦他出了问题,他的传染性会迅速的在整个体系里面产生非常深远的负面影响。在数字化时代,在互联网时代,各国监管部门都关注什么呢?关注“网而不倒”,新型的平台、新型的组织,当它进入到金融业务中时,有可能覆盖面非常广,链接大量的长尾人群,即便是整体规模相对来说还没有达到系统性冲击,但是会不会产生网络传导效应,带来另外的非稳定性冲击,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再比如,金融科技与风险之间究竟关系是什么样的?现在面临一个问题,我们关注的各种各样的金融科技创新活动,究竟是从系统性层面上增加了风险,还是减少了风险?如果纯粹地说,金融科技创新活动在整个系统性层面上减少了风险,在实证和理论角度,有时候其实是难以站得住脚的。我个人觉得,金融科技活动归根到底是改变了所谓的夏普比率。它实际上是以承担每单位同样的风险来获得一个更大的收益、更大的回报,从这个角度来解读金融科技和风险的关系可能会更清晰一些,因为有时候并不是减少了风险,而是以同单位的风险承担更大的收益回报。对金融科技风险活动还可以进一步甄别,比如微观层面,现有的创新能否有效地回避各种各样的微观层面的风险,像流动性错配的风险、信用风险等等都值得我们思考。
同时金融科技风险的产生还有一些外部性的影响因素。我们看待这些问题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谈风险色变,因为没有风险就没有任何创新,金融的核心就是为了管理风险。如何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离不开学术上、理论上的梳理,究竟在我们关注的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科技创新活动中,具有的风险特征、风险改变是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切入视角。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