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张来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详情

张来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中国经济时报 / 2020-11-27 11:42:26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体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来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开启新发展阶段、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召开的,担负着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因而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全会。
 
全会听取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作的工作报告,分析了新形势新任务,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会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
 
全会通过的《建议》,是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建议》起草组组长是习近平总书记,《建议》的起草工作自始至终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所有重要决策都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拍板的,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学习《建议》,可以深刻感受到通篇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特别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篇章。
 
《建议》由15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第二两个部分,主要阐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明确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工作部署,也就是12方面重要任务。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15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等内容。全文20120字,比上几个五年规划《建议》篇幅要长些,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多些,大约有380条。这就是《建议》的大体轮廓。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到,领会把握《建议》精神,最为重要的是深刻领会和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最为必要的是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从新的经验中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增加智慧、增添力量,以新的实践来推进高质量发展。
 
下面,我想具体谈几点学习体会。
 
第一点体会: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把舵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兼程、团结奋斗,奋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成就可圈可点,历程波澜壮阔,值得大书特书,值得倍加珍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过几代人接续奋斗,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8年,包括“十三五”时期5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十三五”时期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党全国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全力以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着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很大的困难,亲身感受到了奋斗的艰辛和通过艰辛奋斗获得的成果。我们都是“十三五”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为自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添砖加瓦深感荣幸,更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再接再厉、一鼓作气,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奋斗。
 
关于我国发展成就,我还想向大家介绍点国际社会的看法。
 
——今年10月20日,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一篇题为《中国经济疫情后复苏“刺破了西方的傲慢”》的文章。作者写道,经济学家们预计,中国将是今年唯一经济增长的二十国集团国家,这对西方是双重难堪。中国人在疫情管控方面更好,在经济管理方面也更好。
 
——英国的《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刊文指出,2000年到2017年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中国贡献最大,约占四分之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已经实现数亿(8亿)人脱贫,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不管怎么说,在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是人世间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性成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进步,也是世界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必将极大增强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极大激发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豪情壮志,为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点体会:谋划和推动新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认清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古语云:“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讲的就是谋略要从大局那里衍生出来、谋略先谋局。今天,我们谋划“十四五”,首先是要认清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并进一步做到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综观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和国内形势广泛深刻变化,作出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论断。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从国际大局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全球经济深陷困局,地缘政治波诡云谲,国际秩序纷纷扰扰,整个世界乱象丛生。一方面要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看到“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国际形势的基本特征,就是“极度动荡+深度变革”。极度动荡的出现,是因为现行的国际秩序、全球治理体系失灵,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严重,特别是美国为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公开推行“美国优先”,破坏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阻遏和打压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各国发展壮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世界动荡变革大潮已成,就不会是一时一事、一国一域之变,我们这个地球村的变动不居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到以变应变。一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扎扎实实推进现代化建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二是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过8年努力,11月15日,15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就是我们和东亚邻国开放合作的重大成果,为阴霾重重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难得的阳光。
 
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最重要的是要搞好反对美国对华全面打压的斗争。毋庸讳言,美国把我国列为最大对手,对我国进行全面遏制和打压。可以说,应对美国日益加剧的全面遏制和打压,成为我国发展必须应对的最大外部挑战,与美国的矛盾是我们的主要外部矛盾。实际上,中美关系自建交以来就基本上不是平平静静的,是一幕幕“两手对两手”的国际政治活剧,美国从未放弃对社会主义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我们也从未放松对美国搞颠覆、渗透、破坏的警惕。
 
回顾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历程,邓小平同志去华盛顿访问是高点,从卡特当政后期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开始降低,有一段时期下降得很低,面临破裂的危险;从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到小布什,美国基本上是实行“遏制加接触”,根本意图是驯服中国、使中国心甘情愿成为附庸;到奥巴马当政时,美国看到驯服中国的企图难以奏效,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发展的强劲势头,开始调整对华政策,包括对台政策、南海政策调整、亚太再平衡战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已经基本上放弃了“交往战略”。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总统公布了其任期内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修正主义国家”和“压制的政权”。2018年1月19日,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指称,中国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把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列为首要优先事项。接下来就是这个战、那个战铺展开来,直到现在。但可以确定的是,中美的这场斗争会继续下去,美国统治者不会放弃全面打压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或许在策略上有所调整。最近,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报告,提出了美欧合力应对中国的“路线图”。
 
在对美斗争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态度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坚定,这就是谈就认真谈、打就坚决打。邓小平同志早就提醒全党全国,我们珍惜同别的国家友好,但更珍惜我们的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独立自主、民族尊严,绝不会拿原则做交易,绝不会吞下损害我国根本利益的苦果。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重要的是,我们不仅不能对别人抱任何幻想,而且要通过有理有利有节斗争让别人不对我们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这个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是要精心准备的。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我们都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我们一定能经受住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考验,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从国内大局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稳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方面,要看到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另一方面,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从第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增强夺取新胜利、开创新局面的信心和力量;从第二个方面,我们可以增强忧患意识,激发继续艰苦奋斗、顽强奋斗的意志和干劲。
 
应该说,今天这样良好的国内大局确实来之不易。从1840年算起,奋斗了180年;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算起,奋斗了近100年;从新中国成立算起,奋斗了71年;从改革开放算起,奋斗了42年;从本世纪开始算起,奋斗了20年;从党的十八大算起,奋斗了8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达到今天这个高度,就是这么一天接着一天、一年接着一年、一代接着一代干出来的!邓小平同志说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我觉得,对内对外都要好好讲这两个大局,光明正大地讲,理直气壮地讲,号召大家都来维护和促进这两个大局,包括对国际社会也是如此。要明确地讲,把中国搞乱、搞垮,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没有好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没有好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没有好处,现在也没有好处,当今世界不是发展引擎多了,而是少了,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30%这个最大的贡献,把这个引擎搞熄火了,对世界经济有好处吗?还要告诉世界,中美之争,不仅仅是两国之争,还是世界公平正义之争,谁在维护国际规则、世界公平正义,谁在破坏国际规则、世界公平正义,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谁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世界人民要擦亮眼睛。对真相、真理,我们要大声讲、广泛讲、不断讲,总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思考乃至作出正确判断的!美国在为维护自己的私利拉帮结派,我们也要为世界公平正义、人类光明前途凝聚国际力量。
 
党的十六大所作出的“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重大战略判断,时间证明,这个重大战略判断是高瞻远瞩的正确判断,我们抓住和用好这20年的战略机遇期,推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现在20年到期了,面向未来,中国所处的还是不是战略机遇期?这是全党全国都在考虑的重大问题,是新的时代之问。《建议》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作出了一个新的重大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新的重大战略判断,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尤其要看到过去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我们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先走出疫情泥潭,先复工复产复读,这是了不起的成果,也是一个很宝贵的发展先机。要用好、巩固好、拓展好眼前这个来之不易的先机,在继续严密防控疫情的基础上,抓紧推动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奋勇前进!
 
第三点体会:《建议》确定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是宏伟的、鼓舞人心的目标,也是务实的、实事求是的目标。
 
目标导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战略取向,也是中华文化的底蕴体现。《孙子兵法》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建议》承担着确定两段奋斗目标的使命:一个是“十四五”目标,一个是2021年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对如何摆布这两个时段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确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应该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有个比较清晰的展望。要在这个基础上,锚定长远目标、顺应人民期待,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建议》的写法是由远及近,先对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了展望。应该说,这个展望,比党的十九大报告写的内容更加清晰和丰富,比如新增加了以下内容: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达到新高度;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切反映出我们党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十四五”目标是锚定远景目标制定的,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国家治理6个方面作出规划,而且规划得比较具体。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文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认为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时,考虑到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不少可能冲击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中长期规划目标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党中央的建议主要是管大方向、定大战略的。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编制规划《纲要》时可以在认真测算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开始时专门就这个问题作了说明,参加全会的同志对这两个时段的目标要求一致赞成。
 
一张蓝图绘到底,是我们成功经验,也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我们坚持用好这个优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四点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议》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是贯穿《建议》全篇的思想红线,推进“十四五”发展必须全面贯彻科学的指导方针。
 
科学的指导方针,包括“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前者侧重于思想引领,后者侧重于实践遵循,共同构成“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方针。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确立起坚强的领导核心并在其带领下形成强大领导体系,极为关键;确立起科学指导方针并以之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也极为关键。《建议》对“十四五”发展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继承和坚持的基础上,有新的丰富和深化,体现了新实践、新认识,是坚定不移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结合体。
 
(一)关于指导思想
 
有耳熟能详的内容,也有新的提法。前者多是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层面的内容,具有根本性、通用性,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等等。
 
讲讲新内容。一是战略布局的提法有所变化,从“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变成了“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1.0版本升级为2.0版本了,战略目标升级了,三大战略手段没有变。需要强调两点:第一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四个全面”战略中具有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要服从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点,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些特色概括为:第一,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第二,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第三,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第四,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五,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二是高质量发展的地位提升了。我们知道,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还是经济领域的要求,现在是全口径的国家发展要求,是对五大建设的统一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局限于经济领域。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确定经济发展目标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确定社会发展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突出问题不是数量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质量问题、好不好的问题,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发展转向“好不好”发展。这是中国提高综合国力、实现永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因此,《建议》把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关键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正式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重大命题,是在今年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稍晚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作出了更详细的阐述,后来又有多次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上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