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战军:双循环经济模式会愈益困难 战略性、主导性核心科学技术是关键
朱晓红百家号 / 2020-10-16 15:21:11
原标题:中国经济进入双循环,内循环成为主力支撑点,未来走势如何?
内循环在早期经济形态存在。在农耕、游牧、手工经济阶段,在一个国家内或地区内,经济内循环是存在的。计划经济体制内也能存在。在相对比较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内,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体系,也是客观存在的。
现代经济条件下双循环是普遍存在形式。在工业革命之后,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处于世界经济前列的国家,都是实行经济双循环,甚至是以外循环为主的经济体。经济内循环为主基本是落后的经济体。由于资源禀赋、市场销售、国际分工、生产成本、创新地位、技术交流和竞争能力等因素,实行内循环为主的经济体,基本上都是水平落后的经济体。
看对重要基础资源和核心科学技术的依赖度。现代世界经济中,一国经济是否以内循环为主?还是以外循环为主?不仅看在GDP中的结构比重,还要看主要产业、主要产品,还包括服务贸易在国内和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中国内循环为主经济必须具备三个基础性条件。一是粮食自给,二是能源自足,三是核心技术自主。目前这三项都离不开世界市场,故不可能实行并实现国内循环为主的经济体。 我国经济内、外循环,在大而不在强。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在于综合配套中的门类齐全,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和全要素的市场规模,也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但我们在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创新(诸如芯片、发动机等)和世界市场直接订单这两个方面,存在短板,多为中低端水平,并受制于人。这种状况,既影响外循环水平,也影响内循环质量。
双循环经济模式会愈益困难。对于债务人、债权人和货币发行人三位一体的体制,真正危机不在于财政、金融供给断裂,而在于资源供给枯竭。过往经济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依赖于充裕的外汇储备,可以说外汇是资源中的资源。随着外贸顺差减少,自由外汇来源收缩,维持双循环模式会愈益困难。
战略性、主导性核心科学技术是关键。在当今世界经济中,信息软硬件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机器人技术、发动机技术等,是立国立业甚至立命的战略主导核心技术,是大国综合经济的命脉所在。但是它们的理论、发明、设计、制造、应用、交易都不会源自一个国家。核心技术运用离不开国际间分工、交流、互渗和合作。脱钩、孤立于国际核心技术圈的任何内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战略,注定是落后的。
中国外循环经济不能萎缩。因为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也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境外资本将其下高端制造业逐渐移出中国,或者减少后续升级投入,己成趋势和气侯。虽然我们综合配套能力还具备优势,但是印度、越南等国正在耐心地承接转移,等待替代。既然我们当年被手把手地教会,相信印度、越南等国,也能夠假以时日,学会赶上。我们需要以时不我待的急迫感,让中国的经济外循环不但不萎缩,还要大步往前走。
“拒绝脱钩”,实际被考者是我们自己。国际贸易平均关税水平,美国是3%,欧日是5%,中国是7.5%。再加上美元、美债至今仍然是全球最好的避险资金。所以开放度最高的美国,拥有了发动贸易战的底气和主动权。从今年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看,我们难以逆转,缺少抗争能力,不知道后果如何。在这种背景下,特别要防止在“同仇敌忾”气氛下,重回“自力更生”老路,让“双循环”变为实质上的“单腿蹦”。
“双循环”绕不开中美关系。美国的单边行动和退出国际多边协定,甚至是退出多边国际组织,至少在本届特朗谱政府,做的己经成系列了。他们觉得联合国都可以退出,还有什么不敢不会退出呢?既然多边组织和协定解决不了问题,那就需要改弦更张,就通过双边来解决问题。中国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中,无论采取什么方针模式,都绕不开美国。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了信任,哪来的共识?渐行渐远的分手,让竞合者成为敌对者,还是实现“拒绝脱钩”,重续前缘?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未来走势。
作者:李战军-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所长
转载:朱晓红百家号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