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刘世锦:都市圈城市群可贡献经济增长70%以上动能 详情

刘世锦:都市圈城市群可贡献经济增长70%以上动能

每日经济新闻 / 2020-10-16 09:46:04
“最近我们搞研究,我提了一个‘1+3+2’的结构性框架——‘1’是以都市圈城市群建设为龙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着新的三大短板,‘2’是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未来都市圈城市群大概能形成我国整个经济增长动能的70%以上。”
 
10月13日,在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作如上表述。
 
对于如何发展都市圈城市群,刘世锦强调,我国城镇化还有20个百分点左右的发展空间,中国经济今后70%~80%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都来自都市圈城市群。同时,绿色发展主要的载体就是城镇化的过程,所以当前必须要搞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是绿色发展的主要载体,主战场。”
 
都市圈将贡献经济增长大部分动能
 
从全球发展历程来看,都市圈城市群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从大到强的支撑。纽约大都市带、东京城市圈、伦敦城市群等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也高度重视推动城市群的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就提出了一批城市群发展的规划,包括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等。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首次提出努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刘世锦认为,开放型、内需为主的国内大循环需要“1+3+2”的结构性潜能担当主角。
 
其中,“1”是以都市圈城市群建设为龙头,为下一步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着新的三大短板: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够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补上三大短板后中国的实体经济才能够转型升级;“2”是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
 
刘世锦认为,中国未来的城市格局大体上是以大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但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并非是让大的主体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否则只会带来“城市病”。
 
刘世锦强调,都市圈发展过程中亟待破解的矛盾,就是要对大城市的核心区进行功能疏解,这就需要在城市周边形成都市圈,就是50到70公里范围得发展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小城镇,让大城市里的人可以朝外走,而农村居民还可以进一步集中。所以都市圈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小分散、大集中。
 
尽力让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倍增
 
刘世锦认为,当前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把“4:9”转化成“9:4”。
 
他解释说,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约有4亿人,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所谓中等收入群体,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就是3口之家每年的收入是在10万到50万元之间,大体上是人均一个月的收入在3000块钱以上。
 
而现在的问题是,我国有大约9亿人,他们每个月的人均收入低于3000块钱,关键就是要这让一个群体发生改变。
 
“我们认为,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以后,需要提出另一个目标,就是用10到15年时间,使中等收入群体达到9亿人口左右,实现倍增,也就是说是现在的中等收入群体由4亿人变成9亿人。”刘世锦说,这一个转化的过程,会是中国经济今后十余年中最大的潜能所在。
 
要扩大消费,就要让低收入群体实现收入增长,但如何才能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呢?
 
对此,刘世锦强调,低收入群体既是消费者,更是生产者和创新者,关键是如何实现几者之间的转换或循环。出路就在于加快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不仅是由农村进入城市,更重要的是由小城镇进入大都市圈和城市群。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0.60%。
 
刘世锦表示,从现在经济发展来讲,我国的城镇化现在还有20个百分点左右的空间,这也是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扩大消费的重要动能。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