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刘雪燕:解读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及下半年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详情

刘雪燕:解读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及下半年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金融时报 作者:刘雪燕 / 2020-08-03 10:33:15
原标题:刘雪燕:畅通供需循环是加快经济回暖的关键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此,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形势研究室副主任刘雪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应进一步提升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更大力度激发有效需求,畅通供需循环,最大限度挖掘生产要素的潜能和活力,加快经济持续复苏进程,推动经济增长尽快步入正常运行轨道。
 
  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
 
  《金融时报》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各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您认为受疫情影响,我国上半年经济运行有哪些主要特征?
 
  刘雪燕: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普遍负增长。然而,在基建投资明显提速、房地产市场景气较高、“抗疫经济”规模扩大、新动能保持较快增长和多行业库存回补五大动力的协同推动下,经济边际改善的势头明显。
 
  基建投资提速带动相关产业生产和相应产品消费显著改善。主要是带动了原材料类行业生产企稳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同时,一定程度上带动汽车类消费增速大幅回升;房地产市场景气较高带动相关领域投资和消费。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持续改善,销售增速持续回升,施工面积增速加快,房地产市场景气度较高;“抗疫经济”规模明显扩张。二季度开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对于疫情防控相关物资的需求显著增加。防疫物资出口大幅增加,必需品和医药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新动能领域表现亮眼。上半年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快速恢复,增长均快于平均水平。库存回补推动行业生产逐步提速。上年末我国企业整体库存水平创近三年来新低,今年上半年以来的库存回补有所增加。受抗疫相关需求、线上经济需求和刚需消费增加等影响,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补库意愿较强,上半年各月产成品存货均保持高速增长。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金融时报》记者: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长期积累的风险矛盾不断释压,再叠加国内外疫情的持续性影响,这会使我国经济的持续复苏面临哪些具体问题?
 
  刘雪燕:其一,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恐将逐步显现。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态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风险持续上升,未来恐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冲击。一是国际贸易面临大幅萎缩。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一方面导致国外家庭部门的收入增速趋缓且收入预期转差,降低家庭消费的能力和潜力;另一方面经济前景不佳导致投资者更趋谨慎,投资规模收缩风险进一步上升。此外,因疫情防控需要大规模停工停产也会明显降低对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需求,导致未来我国出口领域将明显承压。二是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收缩风险。世界经济严重衰退背景下,国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趋谨慎,风险偏好明显降低,对于我国的投资规模也将相应回落,从而减少国内资本形成。三是国内企业投资恐将继续承压。世界经济面临严重衰退将造成我国企业经营预期转差,并通过收缩产能规模、搁置计划项目等方式减少国内总体投资。
 
  其二,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稳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经贸摩擦、转型发展等长短期因素交织叠加的影响,我国就业领域压力明显上升,稳就业难度显著增加。一是疫情冲击影响恐将持续显现。6月份,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7%,较上年末大幅提高0.5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减少23.5%,国内外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恐将持续。二是中美经贸摩擦导致就业不稳定性增加。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前期一些企业已出现调整生产计划、减少加班和员工轮休的现象,招工也更趋谨慎,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已现裁员现象,就业岗位外迁风险加大。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产能布局调整等将面临多重变数,为就业领域增添诸多不确定性。三是转型发展等因素对就业企稳形成一定制约。当前,转型发展地区就业接续难度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减员的压力上升,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不足,就业预期持续走低,部分行业低技能群体转岗就业较为困难,创业公司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加,创业带动就业的示范效应趋弱。
 
  其三,基层保运转压力持续加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各地经济活动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财政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一是税源减少叠加减税降费导致地方财税收入明显下滑。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下降7.9%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11.2个百分点。二是各地用于疫情及相关费用支出明显加大。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地方用于抗疫的相关支出大幅增长,后续疫情防控常态化也将使地方增加相关支出。三是部分长期积累的风险矛盾面临集中暴露。源于前期政府财税收入减少、债务到期规模增多、隐性债务化解压力加重、税收开源能力不足、民生保障和重点项目建设等刚性支出不减等,税收收入负增长的地区有所增多,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三保”压力趋升,一些地方“保运转”的困难已经显现。
 
  下半年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金融时报》记者:对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趋势,您作何研判?
 
  刘雪燕: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结构性特征鲜明,五大动力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实现较快复苏,其他行业处于弱势地位。展望下半年,经济增长结构分化特征仍将存在,但总体复苏态势不改。
 
  一是基建链条相关生产和消费仍将保持强势。得益于前期托底政策支撑,基建投资快速修复,下半年在存量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增量政策陆续出台的综合作用下,预计基建投资仍将保持较高增速,进而带动生产端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行业较快增长。
 
  二是房地产链条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首先,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保持较高增速。在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大幅好转、房企拿地积极性提高和地产销售好转背景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保持较高增速。5月份,房地产开发资金同比增速升至10%,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回升26.6个百分点,显示房地产企业拿地积极。一二线城市销量增速持续上行,十大城市库销比降至40周较低水平。其次,房地产链条的消费将持续好转。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景气以及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好转,相关领域消费将成为消费增长新的支撑点。最后,房地产行业景气度较高也将带动钢材、水泥、玻璃等行业的生产逐步扩大。
 
  三是外需链条表现仍有亮点。当前,在全球疫情延绵之势下,防疫物资、远程办公用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逆势而上,出口表现相对稳健。展望下半年,国外前期严厉防疫措施的逐步退出以及新一轮大规模刺激将对我国贸易增长形成一定支撑,但考虑到多数发达经济体需求依然疲弱,美国收紧对华出口限制导致供应链脱钩压力加剧等因素影响,综合判断下半年出口将走弱。
 
  四是消费品链条增长有所修复。尽管最近有些地方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复,但随着全国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常态,消费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预计餐饮消费增速将会出现较大幅度好转。同时,文化、旅游、院线等服务消费均会呈现一定程度好转。
 
  五是库存回补拉动减弱。今年一季度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抬升,增速升至14.9%的周期高位,对生产扩大形成一定支撑。但从4月开始,库存增速有所下降,从经验数据看,工业产成品库存变化与PPI指数变化高度相关且呈现一定滞后,当前PPI指数持续走低,预计未来几个月库存增速也将持续下行。
 
  总体而言,下半年经济动力总体呈现扩面和增强态势,经济动能将持续修复,经济增长将显著好于上半年,预计全年经济增长2%左右。当然,上述预测是在疫情不出现大面积反弹,下半年全球经济渐进复苏的基准假设下进行的,若年内全球和国内疫情出现反复,增长数据将出现较大波动。
 
  相关政策建议
 
  《金融时报》记者: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针对当前经济需求回暖滞后于供给回升的特点,应当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刘雪燕:政策制定既需立足当前,又需着眼长远,需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潜在增长能力作为根本指向。下一步应将政策重点放在更大力度激发有效需求上。政策的着力点要放在破除供给制约,扩大社会需求,建立顺畅的供需循环,最大限度挖掘生产要素的潜能和活力,防止大规模破产和失业,避免造成生产要素的沉淀和损失。
 
  一是建立顺畅的供需循环。当前受市场需求制约,我国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配套和人力资源等供给端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故下一步应在扩大内需方面主动发力。全部返还湖北省境内企业和居民的2019年所得税,或者全部返还武汉市企业和居民的2019年所得税,部分返还湖北省其他地区企业和居民的2019年所得税,或者在2020年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中进行抵扣。将消费券发放与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如餐饮等结合,提高消费券中商品消费的比例。消费券发放向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倾斜,向中低收入群体直接发放现金。加快推动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及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建设。供给方面,提升供给体系整体质量,以数字经济、新基建、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平台打造等为主攻方向,不断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加大智能设备的投入和使用,投入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二是最大限度激发要素活力。首先,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阶段性放宽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工资总额限制,在调动人员积极性的同时也可增加部分税收收入,加快完善地方官员新的激励机制。其次,激发资金的活力。盘活中央和地方财政闲置资金,2019年末我国财政性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约达35万亿元,如果能调动其中的10%,额度就可达到当年专项债的两倍以上。第三,激发制度活力。放开汽车、金融、能源、电信、电力等基础领域及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市场准入,落实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稳定,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以扩大服务的有效供给。
 
  三是保住就业底线。加大重点行业帮扶,如出口导向的制造行业、受冲击较大的服务业等,支持和鼓励停工停产企业不裁员,不大幅度降薪,通过未来五年的税负减免予以奖励。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帮扶,如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灵活推动就业和创业结合。对于疫情催生的各种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业态有序引导,让更多人通过这一途径实现就业。降低社会组织设立门槛,从严格管制转向有效服务,释放社会领域的巨大就业空间。
 
  四是高质量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产业消费“双升级”,提升新型有效需求、有效供给。大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等领域,推动养老、托育、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促进消费新业态和新亮点等的配套政策措施落地。以数字经济等为新发力点,支持拓展5G等新技术新产业应用场景。鼓励电商平台与物流配送等企业开展“无接触服务”。         
 
作者:刘雪燕 经济学博士,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形势研究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课题组组长。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增长战略及宏观经济政策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