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视角 > 魏杰:应该是“修复”经济而不是“刺激”经济 详情

魏杰:应该是“修复”经济而不是“刺激”经济

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 作者:魏杰 / 2020-07-07 14:00:41
文 / 魏杰, 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疫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原有的判断,我们应该全方位应对,而且要举全国之力,做到如下几点。
 
1、总体指导思想应该是“修复”经济,而不是“刺激”经济
 
这次中国经济出问题,并不是经济本身的因素引起的,而是非经济因素,即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也就是疫情迫使经济停摆,出现了停业、停工、停产,从而引发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停滞,因此,我们的对策应该是修复经济,消除疫情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使社会经济恢复到自己的常态,而不能搞强刺激,强刺激无益于经济的逐渐恢复,只能打乱经济的正常运行。
 
既然是修复经济,让经济恢复自身的常态,因而要承认经济增速的下行。在大半年经济都不能恢复正常状态的条件下,增速回落是必然的,甚至会是负增长,不必过度紧张,要承认经济自身的规律。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不代表2020年无法实现脱贫攻坚战,我们2020年可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为我国脱贫任务的重点是农村,是一些6、7线城市,农村与6、7线城市虽然也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其损失远远小于大中城市,甚至有些地方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因而只要政策得当,就是在增速回落的条件下,也基本上可以实现脱贫任务。
 
非经济因素引起的经济增长停滞,不是经济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外部因素,因而只要我们逐渐解决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让经济恢复到正常运转就行,因而重点是修复,而不是刺激,不是改变经济的内在运行机理。现在不少人强调刺激经济,实际上这从长远上看是有害的。应该是修复经济,让经济恢复到疫情前的运转状态。病看对了,才能对症下药,否则会有害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总之,这次经济出问题不是经济本身的因素引起的,既不是需求不足,也不是供给方面出了大问题,更不是流动性不足,因而不宜搞刺激性政策,而是以修复经济为主。当经济不是因为经济自身原因而出现问题时,如果搞强刺激,只能打破经济自身规律,因而要以修复经济为主,让经济自行恢复常态。
 
2、修复经济的最重要工具是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
 
美国面对疫情给经济所带来的压力,采用了历史上最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降息,把利息降到0~0.25的程度,而且还扩大了货币投放,例如在2月增加了5500多亿美元的流动性,特别是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降到零,结果是股市暴跌,又进入了一次熔断,使整个金融市场动荡。这说明,面对疫情,修复经济的主要武器并不是实行最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开错了药方。中国绝不能走宽松货币政策的路子。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虽然首先表现为停业、停工、停产,企业亏损压力很大,但这种压力最终都会转为财政上的压力。
 
第一,因为企业停业、停工、停产,财政税费会大幅度减少,而且财政还要减少企业税费的缴纳,例如中国减免了企业的增值税及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
 
第二,财政额外的支出突然加大,财政不仅要承担患者的全部医疗费用,承担各省及军队援助湖北的医疗队的费用,甚至承担逝者的丧葬费用,而且还要对受疫情较重的企业及产业实施财政补贴,对因疫情而无法就业的人支付失业救济金,因而财政的非正常预算支出非常大。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而非正常支出突然增大,当然财政赤字压力较大。
 
因此,我们修复经济应该从修复财政开始,通过财政的修复而使财政帮助企业逐渐走出疫情的困境,修复财政就等于修复企业,修复整个经济。如何修复财政?
 
一是发行长期灾害国债。数量可以确定为2万亿元左右,每年付息,到期还本。这既可以使财政有力量帮助企业走出疫情的影响,例如财政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减免税赋,搞应有的灾情补贴等,同时又可以吸引社会的游资,减轻房地产的压力。现在有人之所以要“炒房”,就是因为找不到风险较小而投资回报好的投资渠道,如果以灾害国债的方式将这些游资以国债方式转向实体经济,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中国在国债上还有较大的运作空间。
 
二是变现国有资产。将不涉及国家经济命脉与不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国有资产变现,增强财政应对疫情的能力,这既可以使财政通过减免税费及补贴的方式,使企业较快复工、复产、复业,走出疫情的困境,又可以与国企改革相结合,推动混合经济的形成,有益于深化改革。
 
总之,我们这次面对疫情,修复经济的最主要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千万不能搞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不能搞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经过2017、2018、2019这三年对金融风险的化解,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绩,很不容易,但如果这次因为疫情而使货币政策走向宽松,那将既不利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也不能推动企业走出疫情的困境,因为企业面对的压力,不是因为流动性不足引起的,而是因疫情引起的,对此,宽松货币政策没有意义,而且还会添乱,不利于整个经济的修复。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期,从长期来看,税费增长空间仍然很大,同时,我们是具有强大国有经济的国家,国有资产及国有经济收益庞大,这两条决定了中国财政政策运作实力实际上较大,再加之目前政府债务还有运作的空间,因而中国财政政策的潜在力量很大。
 
相反,货币政策运作能量是有限的,一是因为目前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仍然是重要任务,二是因为人民币在国际上所占的储备货币的比例仍然比较低,这二者决定了我们不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是在美国过度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强调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增加人民币的含金量,增强国际地位。因此,宽松货币政策在中国绝不是应对疫情的好的选择。我们要做的是运作好财政政策。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