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尚未到退出的时候
新京报 / 2020-07-02 23:52:02
由于疫情特效药至今未被研发出来,加上疫情本身有二次暴发的可能性,疫情防控会常态化、长期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球经济的复苏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也要求下半年经济体的财政政策要保持比较宽松的状态。
美国前四轮的财政刺激的钱花得差不多了,无论居民部门还是企业部门都需要继续拿钱“续命”,美国正在酝酿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这一轮财政刺激的规模要比上半年的财政刺激规模小一些,政策的重点依然是纾困家庭和企业。美联储下半年的政策——只要下半年美国的金融市场没有出现新的调整或者二次探底——主要是落实前期提出的一系列支持企业信贷计划、资产购买计划等。而且美联储已经明确表态不会选择负利率政策,会一直维持当前的利率水平,这就意味着除非美国经济真正得以好转,美国不会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当然,美国金融市场下半年的表现也是美联储政策要考量的一个变量。如果下半年美国金融市场再出现类似上半年股债双双巨幅震荡的局面,面对市场的恐慌情绪以及可能要引爆的危机,美联储可能又要启动实行类似上半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如果不这样做的话,美联储此前一系列的干预都要前功尽弃,又会继续加剧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脱节,美联储最终要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郭树清主席在陆家嘴论坛上也提出了问题:“大规模刺激政策进入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欢欣鼓舞,退出的时候可能将十分痛苦。”
欧元区已经形成的共识是,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将采取更加激进的财政政策。我觉得下半年欧央行主要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正好可以配合欧元区的财政政策,继续增加欧元区主权债务的购买,帮助欧元区政府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市场融资。同时,拉加德已经开始对前期的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进行评估,大家形成的共识是,负利率对银行体系负面影响很大,在没有准确的结论之下,欧央行不会实行更加深度的负利率政策。
中国央行下半年也不会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对之前的表述有所调整,提到“坚持总量政策适度”、“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等。对此,很多观点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要回归常态化,中国要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走向正轨,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确会相对前段时间的过度宽松做一些边际的微调,但在中国经济尚未企稳的时候就谈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也未免太早了。而且“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我们的政策要留有应对各种不测情况的余地。因此,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尚未到退出的时候,中国仍然会保持宽松货币政策。
新兴经济体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上可能出现两种局面:(一)新兴经济体中经济发展不好的一些国家,在疫情发生之前就有大量的外债。在疫情暴发之后,全球经济停摆对一些对大宗商品出口依赖比较大国家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经济体的汇率马上出现了大幅的贬值,发生了货币危机,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债务违约,比如阿根廷。这部分新兴经济体下半年的政策空间是非常小的,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采取激进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二)对于经济发展不错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则可能迎来了机会。全球财政货币宽松潮中,利率下行,这也给这些国家提供了调低利率的空间,以更好地应对疫情的冲击。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