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走向
海外疫情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第二波影响
海外疫情尚未有效获得控制,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第二波影响。因此,一方面是控制疫情取得成绩的同时,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面临着压力,在4月17日政治局开会讨论一季度经济形势和未来的政策建议时,就明确地提出来两个前所未有,一个前所未有是这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第二个冲击是说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经营比较困难,刚才前面讲了,一季度的经济损失在3万亿元左右,其中企业的利润损失将近2.2万亿的规模,这是很大的规模。
2018年去杠杆、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都对企业就造成了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2019年采取了降税措施,对企业的增值税从16%调到13%。2019年减税最规模达到2.36万亿元,在这种情况下,一季度很多企业的减税红利被吃掉了,企业的经营还是比较困难的。
刚才说第一波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国,冲击了交通、餐饮、旅游、娱乐这些服务业。4月工业开始增长的时候,服务业的增长还是负的,未来一段时间,餐饮、旅游、娱乐、家政服务业估计还会继续受到影响。而海外疫情又会影响到工业企业,一定要保护好高技术行业。我们提出了保企业,要保市场主体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压力又会反映在就业和财政收入上。
第二个问题是,去年现价GDP可以到8.5%,财政收入可以达到5%,那么今年地方的财政收支压力就非常大,地方财政还面临着改善民生的问题,还要偿还部分过去的债务,隐性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也都在。估计全年财政收入要减收1.5万亿元,这就是财政赤字要适当扩大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就是金融风险,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宏观政策反应得非常快,及时降息、降准,采取贴息的办法,给抗疫企业的贷款增加了3000亿元;通过再贷款,中央银行直接贷款给中小银行,中小银行把这个钱贷给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5000亿元。整体来看市场的流动性还是相当宽松的,利率有所下降,很好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对稳经济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大量的放款之后,短期之内还形不成坏账,但是由于企业的利润在大幅度下降,就业压力也很大,一部分失业人员,即使是有工作收入也在下降,这些家庭如果过去有负债,比如买房子借款,也容易形成坏账,银行的利润很可能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
在中国,国际清算银行有一个要求,商业银行要贷款的话,增加贷款自己必须要有资本,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就是说想贷出去100块钱,自己要有8块钱的资本,如果没有8块钱的资本就不能贷出去100块钱,我们叫核心资本一级充足率的要求。估计今年银行金融体系贷款规模达到20万亿左右,按照现在的要求,20万亿左右按照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应该有1.6万亿的资本。银行的自有资本从哪来,是从银行的利润来的,过去银行的利润里面有60%左右变成了资本,有了这个资本可以去贷款了。刚才说了今年的利润很可能是零左右,银行的资本就不够了,按照现在的监管要求贷款能力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也即意味着银行的经营风险在加大。一种办法是给银行注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给银行进行注资,保障有放贷能力,来支持经济的发展。
第四,供应链和产业链关乎国计民生。保住企业,保护就业,要解决一部分失业者的民生问题,是后来提的六保里面很重要的三保,还有两个是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供应链和产业链,要复工还要保粮食能源安全。对农产品的需求并没有什么下降,但是农产品的供给受到了影响,能源因为运输各方面受到了影响,这是国计民生最需要的两个行业,所以才有六保,也是基于这一点。
这次疫情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出现了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相对说来比较乐观,虽然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但是短期冲击,衰退之后一旦疫情结束经济可能又恢复回来了。还有一种相对说来悲观一点的看法,认为世界经济可能不会很快复苏,会发生大萧条,就是连续多年经济出现衰退,这个影响就比较大了。目前还很难判断经济是否会出现大萧条,但是危中也有一些机遇,同时也要看到对这些问题要做好准备。
全球货币都在放松,但是中国的利率还是正利率,还处于正常的货币政策区间之内,这样短期有热钱会流向中国,中国的资本市场短期有一定好处,同时要防止一旦海外开始要退出政策,热钱的再次流出去。因此,一方面要让利率市场化,让利率浮动,同时要对资本市场进行适当地管制,不过正常的外资还是会呈现流入。此外,结构性的通货膨胀问题需要关注。农产品价格可能还会上升,但是另一方面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是在下跌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